朕惟五典慎徽、妫汭重嫔虞之化。二南正始、关雎资佐姒之贤。遐稽历代之彝章。式进宸闱之位序。咨尔佟氏,乃领侍卫内大臣、舅舅佟国维之女也。毓生名阀。协辅中闺。温惠宅心。端良着德。凛芳规于图史、夙夜维勤。表懿范于珩璜、言容有度。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贵妃。尔其益修内则,矢协坤贞。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
承乾宫正殿,佟佳仙蕊身着贵妃吉服,在蒲团上端庄跪伏,聆听着使臣宣读册文。 听到册文中“舅舅佟国维之女”的强调,她唇角微扬,这份昭示着血脉与权势的荣耀,是她在这深宫中最坚实的底气。然而紧随其后的“协辅中闺”、“佐宗庙”之语,也明确将她定位在了皇后之下,是“辅佐”而非“并立”。她恭敬谢恩,心中那份与桑宁平起平坐乃至更进一步的念头,被这册文规训在了“贵妃”的框架之内,但那份不甘,却也随之深藏。
最后,是此次大封的收场——册封七嫔。玄烨派遣尚书吴正治、侍郎额星格等人分别持节,分别前往各宫授予册宝。统一的册文相较于后、妃更为简洁有力:
“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稽古帝王宫闱之制,必备妃嫔以襄内政。今册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完颜)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那拉氏为惠嫔,郭罗洛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尔等各虔奉壶职、翊助坤宁。体小心祗慎之怀、勖夙夜温恭之谊。永绥福履、懋迓休祥。钦哉。”
在这份看似平铺直叙的名单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落在了有心人眼里:安嫔李氏的名字,赫然列在七嫔之首!
永和宫正殿内,香案早已设好。当宣旨太监朗声宣读册文,清晰地念出“册封李氏为安嫔”时,圆姐依制平静地跪伏于蒲团之上,深深叩首接旨。她神态恭谨,无波无澜。然而,这“七嫔之首”的排序,与先前玄烨拟的和妃又有何异?其意义远非一个封号可比。
这意味着,在皇后、贵妃之下,她安嫔已隐然是后宫第三人。这份尊荣,并非来自炙手可热的圣宠,而是源于她自身的“安”稳,源于帝后乃至太皇太后对其品行智慧的认可。
有人了然,有人艳羡,亦有人暗生妒忌。翊坤宫的宜嫔把玩着新得的玉如意,娇俏的脸上闪过一丝阴霾。她虽得专宠,位份却是嫔位居末,如今竟被那个看似不争不抢的安嫔压了一头。
随着最后一道册文宣读完毕,紫禁城渐渐从肃穆的典礼氛围中苏醒过来。各宫门前,刚刚受封的主位们开始接受宫人的道贺。
永和宫外,圆姐扶着春桃的手,步履沉稳地走在宫道上。敬嫔完颜蔓儿随行在侧,眼角眉梢带着掩不住的欣喜。她暗自打量着身前那沉静的背影,愈发笃定自己搬来永和宫是步妙棋。
不远处,承乾宫的仪仗煊赫而过。华盖下的佟佳仙蕊身姿挺拔,即便接受了位于皇后之下的现实,那份与生俱来的骄矜也让她绝不会甘于沉寂。
更远处的宫道上,翊坤宫的轿辇匆匆而行。纳兰珠强撑的得体微笑在回到轿中瞬间消散,手中的团扇柄被捏得死紧。想起皇帝昨夜的温存软语,再对比今日的位次排列,心中的不甘如芒刺在背。
夕阳西下,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金红。典礼的喧嚣渐渐散去,但厚重的宫门之后,新一轮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桑宁在坤宁宫安顿,着手熟悉中宫事务;佟佳仙蕊在承乾宫谋划着如何巩固地位;纳兰珠在翊坤宫思索着如何挽回颜面;而圆姐,则在永和宫的暮色中,静静审视着这全新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