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玄行天下 > 第111章 下间书乾云乱敌

第111章 下间书乾云乱敌(2 / 2)

“吕布这厮,端的厉害!” 樊稠心有余悸地摸着白日里被箭矢擦过的肩甲。

“勇则勇矣,不过一匹夫耳!” 李傕冷哼一声,强自镇定,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贾诩身上,“文和先生,白日之败,可见吕布锐气正盛,硬拼恐非良策,如之奈何?”

贾诩捻须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切中要害:“吕布之勇,天下皆知。然其性骄躁,骤胜易骄。我观其今日冲阵,全无章法,只凭血气之勇。此等人,可智取,不可力敌。”

“哦?计将安出?” 郭汜急问。

贾诩走到简陋的地图前,指着山谷地形:“我军现已依山立寨,占住地利。明日,李将军可引军于谷口搦战,但只许败,不许胜,诱吕布来攻。山上多备滚木礌石,弓弩手埋伏,使其仰攻困难,挫其锐气。”

然后他看向郭汜:“郭将军可引一军,伏于吕布侧后。待其前军被李将军吸引,便从后杀出,袭扰其阵脚。然切记,不可恋战!效古之彭越挠楚之法,彼进我退,彼退我扰。以鸣金为进兵之号,擂鼓为收兵之令。”

接着,他又对张济、樊稠道:“张、樊二位将军,可各引本部精兵,不必在此与吕布纠缠,趁其被李、郭二位将军拖住,寻小路绕过战场,昼夜兼程,直扑长安!长安若闻吕布被困,必然震动。彼时,吕布首尾不能相顾,军心必乱,我可乘势击之,大事可成。”

四人听罢,面面相觑,眼中都露出惊喜之色。李傕拍案道:“先生此计大妙!就这么办!”

次日,天色刚亮。吕布便引军至山下挑战。他昨日小胜,更加不把李傕放在眼里,在寨前纵马驰骋,画戟指着山上大骂:“李傕逆贼,速速下山受死!免污了本侯的画戟!”

骂了半晌,只见寨门开处,李傕果然引一军出来。吕布大喜,更不答话,挺戟便冲杀过去。李傕见状,虚晃一枪,拨马便走,引军退入山中。吕布哪里肯放,挥军掩杀。刚追至山脚狭窄处,忽听一声梆子响,山上矢石如雨点般砸下,滚木礌石轰隆隆滚落。吕布军猝不及防,顿时人仰马翻,攻势为之一滞。

吕布勃然大怒,正欲督促士兵冒死仰攻,忽然后军一阵骚动,有军校急报:“温侯!不好了!郭汜引军从背后杀来了!”

吕布大惊,急忙勒转马头,率中军回身迎战。刚与郭汜军接触,还未等吕布那惊天动地的武艺施展,就听得郭汜军中一阵急促的擂鼓声“咚咚咚”响起!说也奇怪,那郭汜听到鼓声,竟立刻约束军队,掉头便走,毫不恋战。

吕布一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见郭汜退走,便想收拢部队,再攻山上的李傕。可他刚下令收兵,锣声“铛铛铛”又从李傕营中响起!方才退上山的李傕军,又如潮水般冲杀下来!

吕布气得三尸神暴跳,只得再次迎战。可等他摆开阵势,李傕军又不等接战,听到某种信号便迅速缩回山上。如此反复,一连几日,吕布被李傕和郭汜两军如同耍猴般戏弄。欲战,则敌人凭借地利死守或一击即走;欲退,则敌人又黏上来骚扰。军士们被拖得疲惫不堪,士气大挫。

吕布本人更是被这种无赖战术气得七窍生烟。他空有一身天下无敌的武艺,却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每日在山下暴跳如雷,画戟指天骂地,却始终无法与敌军痛快决战。赤兔马焦躁地刨着蹄子,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憋闷。这位勇冠三军的飞将,第一次陷入了有力使不出的困境,如同一头被绳索困住的猛虎,空自咆哮,却难以挣脱。

话说吕布军连日被李傕、郭汜的骚扰战术弄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吕布本人更是如同困在笼中的猛兽,每日在山下叫骂,怒火中烧,却无可奈何。这一日,他正焦躁地在中军帐内踱步,忽闻帐外马蹄声疾,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被亲兵引了进来。

“报——温侯!长安急报!”斥候单膝跪地,声音急促。

吕布剑眉一拧,不耐道:“讲!何事惊慌?”

斥候抬头,脸上带着刻意营造的紧张:“禀温侯,大将军有令,张济、樊稠两路叛军绕过我军,已逼近长安!京畿震动!大将军命温侯火速撤军回援,拱卫京师!”

“什么?!”吕布猛地站起,虽然他勇猛,但也知长安根本之地不容有失。他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愕,随即被更大的愤怒取代:“好贼子!安敢如此!传令下去,拔寨起营,即刻回援长安!” 他虽然对不能亲手斩杀李傕、郭汜感到憋闷,但兄长的将令和长安的安危让他不敢怠慢。

很快,吕布军寨人马躁动,旌旗卷起,后队变前队,呈现出仓促撤退的迹象。这一切,都被山上的李傕、郭汜看得一清二楚。

李傕站在山寨望楼上,远眺吕布军动向,脸上露出狐疑之色:“吕布这厮,怎地突然退兵了?”

郭汜凑过来,粗声道:“定是张济、樊稠两位兄弟得手了!已兵临长安城下!吕布不得不回救!”

李傕眼中精光一闪,觉得郭汜所言极是,顿时大喜过望:“天助我也!吕布一退,军心必乱!此时不追,更待何时?传令!全军出击,与郭将军合兵一处,尾随掩杀,定要叫吕布这匹夫片甲难归!”

两人当即点齐兵马,倾巢而出,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饿狼,朝着溃退的吕布军猛扑过去。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击溃吕布、与张济樊稠会师长安城下的场景,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贪婪。

吕布军故作慌乱,沿途丢弃些许辎重,引得李傕、郭汜军追赶更急。不知不觉,已进入一处地势险要的峪谷地带。正当李傕、郭汜以为胜券在握时,忽听两侧山峦背后号炮连天!

左边山谷中,麹义率领先登死士,张辽统领并州铁骑,如猛虎下山般杀出!右边山林里,徐荣、华雄各引西凉精兵,拦腰截断叛军队伍!这几支兵马养精蓄锐已久,以逸待劳,攻势凌厉无比!

李傕、郭汜军正追得兴起,猝不及防遭此埋伏,顿时大乱!士兵互相践踏,哭喊声震天动地。

“不好,我们中计了!快撤!”李傕魂飞魄散,拨马便走。

郭汜也吓得面如土色,勉强组织抵抗,但阵型已乱。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前方烟尘大起,原本“溃退”的吕布去而复返!赤兔马快如闪电,画戟寒光摄人心魄,吕布如同杀神降临,直冲李傕、郭汜中军帅旗!“李傕、郭汜奸贼!纳命来!”吕布震耳欲聋的吼声,让李傕、郭汜肝胆俱裂。

与此同时,后方杀声震天动地!只见“简”字大纛旗迎风招展,简宇亲率中军主力赶到!左边典韦赤膊挥戟,右边许褚怒吼舞刀,如同两尊煞神,率领精锐猛冲叛军后阵!

前有吕布,后有简宇,左右皆是伏兵,李傕、郭汜军陷入绝境,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两人拼死血战,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和亲兵的死战,才侥幸从乱军中找到一条缝隙,狼狈不堪地冲出重围。清点残兵,只剩下三万余人,垂头丧气地逃回之前屯驻的险要山地,加固营寨,再也不敢轻易出战。

惊魂甫定,李傕、郭汜坐在破烂的军帐中,相对无言,脸上满是败军之将的晦暗与不解。

“怎会……怎会如此?”李傕喃喃道,“简宇怎知我等会追击?还会联合吕布,设下如此周密埋伏?”

郭汜咬牙切齿:“哼,我看定是走漏了风声!莫非……军中有奸细?”

正当两人疑神疑鬼之际,一名心腹细作悄然入帐,跪地禀报:“二位将军,小人……小人冒死打探得一惊人消息!”

“讲!”李傕急道。

细作压低声音:“小人混入简宇大营附近,亲眼所见……樊稠将军,昨夜竟在简宇帐中,与简宇、吕布等人……把酒言欢,气氛甚是融洽!”

“你说什么?!”李傕、郭汜霍然起身,脸色剧变!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在他们本就充满猜疑的心中炸开!

“你看清楚了?确是樊稠?”郭汜一把揪住细作衣领。

“千真万确!小人愿以性命担保!”细作赌咒发誓。

两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深深的怀疑。樊稠?他怎么会和简宇搅在一起?难道张济、樊稠一路军马出了问题?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就在这时,帐外喧哗,人报张济将军率残兵回来了!

李傕、郭汜急忙出帐迎接,只见张济盔甲歪斜,满身血污,脸上带着败军的沮丧与后怕,他身边跟着同样狼狈的侄儿张绣,但唯独不见了樊稠。

“张兄!你回来了!樊稠呢?”李傕急切地问。

张济见到二人,长叹了一口气,解释起来。

“唉!别提了!我与樊兄依计分兵欲袭长安,谁知……谁知那简宇用兵如神,早已识破我军动向,在路上设下重兵埋伏!我军寡不敌众,全线溃败!幸得绣儿拼死护佑,我才杀出一条血路回来……至于樊兄,”他摇摇头,面露忧色,“乱军之中,我与他被冲散,至今未见其踪,只怕……凶多吉少啊!”

听闻张济之言,李傕、郭汜心中疑云更重。张济败了,樊稠失踪,而细作却报樊稠在敌营饮酒?这太蹊跷了!

就在这诡异的气氛中,营寨外再次传来动静——樊稠率军回来了!

三人立刻迎出,只见樊稠果然引着一支残兵归来。但令人起疑的是,樊稠虽然也经历战阵,衣甲有损,但精神面貌却与灰头土脸、惊魂未定的李傕、郭汜、张济截然不同,甚至隐隐有种……如释重负的平静感?

李傕强压心中疑虑,上前问道:“兄弟,你可算回来了!听闻你部遭遇埋伏,我等甚是担忧!你是如何脱身的?”

樊稠见到三人,叹了口气,坦然道:“不瞒诸位,我在乱军中被简宇大军围困,力竭被擒。本以为必死无疑,那简宇手下诸将也确实纷纷要求将我斩首示众。”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甚至略带感激的神色:“谁知,那简宇却亲自为我松绑,并设宴压惊。席间对我颇为礼遇,言道……言道我等皆是为时势所迫,并非天生恶徒。之后,他竟下令让我与部下饱食休整一夜,次日一早,便放我回来了。”

樊稠所言,基本是事实,他确实对简宇的“宽宏大量”心存一丝感慨。然而,这番话听在早已心生猜忌的李傕、郭汜耳中,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要知道,连董卓都被简宇给杀了,何况他们这四个造反的头目?简宇抓到了樊稠,不杀已是奇闻,竟然还好酒好菜招待,然后毫发无伤地放回来?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已断定:樊稠必定是投降了简宇,此番回来,是充当内应,欲里应外合,取他们性命!

杀心,瞬间在李傕、郭汜心中滋生。但两人老奸巨猾,并未立刻发作。李傕假意关切道:“原来如此!兄弟能平安归来,实乃万幸!想必受惊不小,快快回营好生歇息!” 郭汜也挤出一丝笑容附和。

三人将樊稠送回其本部营地。一离开樊稠大营,李傕立刻悄悄唤来自家侄子李别,低声严厉吩咐:“给我盯紧樊稠!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与外界任何联络,必须立刻报我!”

李别领命而去。果然,没过多久,李别便急匆匆赶来禀报:“叔父!郭将军!侄儿亲眼看见,有人潜入樊稠营中,递予他一封书信!樊稠正在帐内观看,神色有些异常!”

李傕、郭汜闻言,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有鬼!走,找他去!”两人当即带着亲兵,气势汹汹直扑樊稠大营,也不等通报,径自闯入帐中。

樊稠正拿着那封信笺沉思,见二人闯入,面露诧异:“二位兄弟,何事如此匆忙?”

李傕皮笑肉不笑地说:“听闻兄弟得了佳音,特来贺喜,顺便……借书信一观。” 说着,手已伸了出来。

樊稠虽觉二人态度不善,但自问心中无鬼,便坦然将信递过:“乃是一封寻常书信,两位请看。”

李傕、郭汜接过信,迫不及待地展开。只见帛书上字迹潦草,更有多处涂改涂抹的痕迹,尤其是关键语句处,墨迹斑斑,难以辨认。

李傕指着涂改之处,厉声问道:“这书上如何尽是改抹糊涂?是何要紧内容,见不得光?”

樊稠也是一头雾水,皱眉道:“这……我收到时便是如此,也不知何故。”

郭汜在一旁阴恻恻地接口:“岂有以草稿送人与人的道理?必是兄弟你心中有鬼,怕我等知晓了你们约定的详细机宜,先行涂抹掉了!”

樊稠闻言,又惊又怒:“郭兄何出此言?莫非是那简宇一时疏忽,错将草稿封来了?”

“哼!”李傕冷哼一声,将信纸摔在案上,大吼道,“简宇是何等精细之人,岂会犯此等差错?樊稠!我等着你并力杀贼,共谋生路,你为何忽生异心,欲勾结外人害我兄弟性命?”

樊稠百口莫辩,急得满面通红:“我樊稠对天发誓,绝无此事!此心天地可鉴!这信……这信定是简宇的反间之计!”

然而,猜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迅速生根发芽。李傕、郭汜认定了樊稠已反,任凭他如何辩解,只是不信。帐内气氛剑拔弩张,昔日称兄道弟的伙伴,此刻已形同水火。最终,这场索书风波在不欢而散和浓得化不开的猜忌中收场。一道无形的裂痕,已在叛军内部狠狠撕开!正是:

反书一纸营中落,未见刀兵阵已摧。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