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玄行天下 > 第110章 司隶平乾云理事

第110章 司隶平乾云理事(2 / 2)

典韦和许褚闻言,虽然脸上仍有些将信将疑,尤其是对李儒的“弃暗投明”抱有极大的怀疑,但他们对于简宇的命令是绝对服从的。两人对视一眼,又看了看简宇那不容置疑的神情,这才缓缓收起了兵刃和杀气。

典韦瓮声瓮气地应道:“既然将军有令,末将遵命便是!” 但看向李儒的目光,依旧带着毫不掩饰的警惕。

许褚也挠了挠头,粗声道:“俺听将军的!不过……哼!” 他冲着李儒重重哼了一声,显然余怒未消。

李儒直到此刻,才感觉那扼住喉咙的死亡气息稍稍散去,他暗中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不敢与典韦、许褚的目光对视,只是朝着简宇的背影,再次深深一揖,低声道:“谢将军维护之恩。”

简宇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而看向典韦、许褚及其部众:“收拾战场,清点人马,随我一同前去护驾!”

“诺!”典韦、许褚及众军士齐声应命,声震瓦砾。两支兵马迅速合流,士气高昂,在简宇的率领下,继续向皇宫深处行进。

队伍行进不远,前方一阵骚动,只见一队衣着混杂、但明显带着宫廷侍卫痕迹的人马拥簇着一个身穿龙袍、面色惊慌的少年匆匆而来,为首一人,正是先前奉命前去寻找并保护皇帝的兰平。

兰平见到简宇,尤其是看到他手中提着的董卓首级,脸上顿时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连忙上前低语几句。简宇会意,迅速回头,用眼神示意李儒暂且退到队伍后方士兵之中,避免刺激到皇帝。

随后,简宇快步上前,来到那被众人护在中央、惊魂未定的少年天子刘协面前,将董卓首级置于地上,然后率领简雪、典韦、许褚、蔡琰以及兰平等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

“臣等救驾来迟,让陛下受惊,罪该万死!幸赖陛下洪福,天佑大汉,国贼董卓已然伏诛!首级在此,请陛下验看!” 简宇的声音洪亮,在寂静下来的宫苑中回荡。

少年天子刘协,身体仍在微微发抖,脸上毫无血色。他被董卓挟持多年,受尽屈辱惊吓,此刻骤然得脱,又见到这许多带甲的将士,心中仍是恐惧。但当他的目光落在简宇身前那颗狰狞的首级上时,他先是吓得一缩,待仔细看清那确实是折磨他多年的恶魔董卓的面孔时,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瞬间冲垮了恐惧!

“真……真的是董贼!” 刘协的声音带着哭腔和无比的激动,他指着首级,手指颤抖,“他……他真的死了?”

简宇抬起头,目光沉稳,朗声答道:“回陛下,千真万确!臣与董卓在那嘉德殿前血战一场,此獠负隅顽抗,终被臣斩于剑下!然其死前穷凶极恶,纵火焚殿,意图同归于尽,臣等只得携带其首级,奋力杀出火海,特来向陛下献捷!”

刘协听着简宇的叙述,看着眼前这英武的将领和他身后一众剽悍的将士,再看向那确凿无疑的董卓首级,多年来积压的恐惧和屈辱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宣泄口。他泪流满面,却是喜悦的泪水,他上前一步,竟有些踉跄,激动地想要亲手扶起简宇:

“爱卿!简爱卿!你是朕的恩人,是大汉的忠臣!社稷危难之际,全赖爱卿力挽狂澜!朕……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他语无伦次,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朕一定要重重赏你!重重赏赐所有有功将士!”

简宇就势起身,依旧恭敬道:“陛下洪福齐天,臣等只是尽忠职守,不敢居功。如今宫禁未靖,恐有余孽,请陛下允准臣等护驾,前往大殿,召集百官,以安人心,正朝纲!”

“好!好!一切都依爱卿!” 刘协此刻对简宇已是无比信赖,连忙答应。

于是,简宇下令典韦、许褚率精兵在前开路,兰平护卫侧翼,自己与简雪亲自护持在刘协驾辇左右,蔡琰牵着董白,李儒则依旧隐匿在队伍中后部,一行人浩浩荡荡,却秩序井然,向着象征大汉皇权正朔的未央宫大殿方向行去。

未央宫,这座象征着大汉最高权柄的殿堂,在经历了一夜的血火洗礼后,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晨曦微光透过被烟熏得有些发暗的窗棂,勉强驱散着殿内残留的阴霾。空气中依旧混杂着淡淡的焦糊味和血腥气,与皇家宫殿固有的檀香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而压抑的氛围。

御座之上的刘协,虽然换上了崭新的龙袍,但稚嫩的脸上依旧残留着惊魂未定的苍白,双手紧紧抓着御座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唯有当他的目光落在御阶下那位昂藏而立的身影时,眼中才会闪过一丝依赖和安心。

简宇并未因功高而显出丝毫倨傲。他依旧穿着那身沾染征尘的戎装,腰佩长剑,但神色沉静,目光扫过陆续涌入大殿的文武百官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仪。

在他的身后,简雪静立一旁,眼神警惕;典韦、许褚如同两尊门神,按剑分立左右,煞气逼人;而李儒,则早已遵从简宇之前的暗示,悄然退至殿柱的阴影之中,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蔡琰则带着受惊的董白,被安置在偏殿休息,远离这权力更迭的核心场面。

百官们的到来,堪称一幅众生相。有人衣冠不整,显然是仓促间从藏身之处被寻出或闻讯赶来;有人面带惊恐,步履蹒跚,尚未从昨夜的动乱中回过神来;更有人眼神闪烁,偷偷打量着御座上的天子,尤其是站在御阶最前方的简宇,试图从这新的权力格局中嗅出风向。

当他们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殿前木匣中盛放的那颗——须发戟张、面目狰狞的董卓首级时,整个大殿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各种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般爆发出来!

“董卓!是董卓老贼!”

“苍天有眼!国贼终于伏诛了!”

“死了!这魔头真的死了!”

惊呼声、痛哭声、狂喜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许多深受董卓迫害的大臣,此刻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或捶胸顿足,或跪地痛哭,或仰天长啸,抒发着积压多年的恐惧与愤懑。一时间,庄严肃穆的朝堂,竟成了宣泄情绪的场所。

待到情绪稍稍平复,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简宇身上。不知是谁率先喊出:“全赖简将军神威,铲除国贼,匡扶社稷!” 顿时,颂扬之声如同潮水般涌向简宇。

“简将军真乃国之栋梁!”

“有将军在,实乃大汉之幸,陛下之福也!”

在一片歌颂声中,司徒王允快步出列。这位老臣此刻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红光,他走到御阶前,先是向天子深深一揖,然后转向简宇,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简将军!将军今日之举,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若非将军挺身而出,诛杀此獠,我大汉江山不知还要被此贼蹂躏到何时!将军之神勇,堪比古之良将!”

他顿了顿,目光热切地看着简宇,语出惊人:“老夫膝下有一义女,名曰貂蝉,虽非国色,却也知书达理。若将军不弃,老夫愿将小女许配与将军,以表敬意,亦使我王氏能与将军此等国之干城结为秦晋之好,共扶汉室!”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和附和之声。王允此举,无疑是想将自己的政治势力与如日中天的简宇紧密捆绑。

而更令人惊讶的一幕接踵而至。只见原本站在武将队列中,神色复杂的吕布,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到简宇面前。这位以勇武着称却也曾叛离丁原、投靠董卓的飞将,在众人注视下,竟“噗通”一声单膝跪地,抱拳低头,声音沉痛而恳切:“奉先……多谢兄长宽宏大量!谢兄长不计前嫌,予我戴罪立功之机!昔日奉先糊涂,背弃兄长与……丁建阳,误入歧途,助纣为虐,实乃罪该万死!”

他抬起头,眼中竟有泪光闪烁:“今日我助兄长手刃国贼,一则为国除害,二则亦是向兄长表明心迹!从今往后,吕布在此对天发誓,若再对兄长有半分不忠不义之心,必遭天谴,乱箭穿心而死!此生愿为兄长马前卒,刀山火海,绝无二话!”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引得众人侧目。

简宇看着跪在面前的吕布,脸上露出欣慰之色。他上前一步,双手将吕布扶起,力道沉稳:“奉先请起!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迷途知返,于国有功,于私,你我还是兄弟!”

他拍了拍吕布坚实的臂膀,语气真诚,但随即话锋微微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却足够让近处的人听清:“只是,丁建阳终究对你有知遇之恩,待长安局势稍定,你我还需择日前往雒阳附近,祭拜一番,以全旧谊,也丁却一桩心事。奉先以为如何?”

吕布闻言,脸上肌肉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但立刻爽快地应道:“兄长所言极是!理当如此!一切但凭兄长安排!” 答应的没有丝毫犹豫。

这一幕“兄弟释嫌”的感人好戏,更是将朝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众臣纷纷称赞简宇胸襟广阔,吕布浪子回头。

随后,在简宇的主持下,众臣正式整理衣冠,按班次排列,向御座上的少年天子刘协行三拜九叩大礼。山呼万岁之声,似乎比董卓在时,多了几分真切。

刘协受礼,稚嫩的声音带着激动:“众卿平身。” 他看向随众跪拜的简宇,按照事先想好的说辞,郑重地说道:“简爱卿诛杀国贼,救驾有功,劳苦功高,特许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今日之礼,亦可免跪。”

简宇闻言,再次跪拜而下,声音清朗而恭敬:“陛下厚恩,臣感激不尽!然君臣之礼,乃国之纲常,臣不敢因微末之功而废弛。陛下特许是恩,臣守礼是本分。” 说罢,他依旧坚持行了完整的臣子之礼,引人侧目。

这一举动,让刘协心中大定,看向简宇的目光更加信任和依赖。他觉得简宇功高却不震主,心中自有分寸,与董卓的跋扈截然不同。其余大臣见状,也纷纷暗自点头,觉得新崛起的这位权臣,似乎颇懂规矩,或许真是社稷之幸。

心情大好的刘协,当即下诏:“今日,朕加封骠骑将军、豫州牧简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督天下兵马,长安内外一应事务,皆由大将军全权处置!朕……朕今日受惊不小,需回宫静养,朝中诸事,尽托付大将军!”

说完,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在宦官搀扶下离开了龙椅,退回后宫。这与其说是静养,不如说是将烫手山芋和全部权力,暂时交给了简宇。

对于这项任命,朝堂之上无人提出异议。王允等老臣乐见其成,吕布等武将更无二话。简宇,这位一夜之间崛起的政治新星,正式站在了帝国权力舞台的最中央。

接下重担的简宇,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政治手腕。

他首先下令,将董卓首级高悬长安城门示众,并派人张贴榜文,历数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等累累罪行,允许百姓观瞻唾骂。消息传出,长安百姓欢呼雀跃,过者莫不手掷其头,唾骂不止,多年积郁的愤恨得以宣泄。

紧接着,他着手处理最棘手的西凉军问题。他亲自召见原董卓部将,以徐荣、华雄、李肃等较早归顺或态度明确者为核心,整编收拢群龙无首的西凉兵马,严申军纪,违令者斩。同时,他并未一味打压,反而委以吕布、徐荣等人重任,令其分别统领部分西凉军,既安抚了降军人心,又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控体系。

随后,他开始统计此次政变中的伤亡。结果令人扼腕:西凉军方面,高级将领除少数战死或逃亡,大多幸存;但朝廷这边损失惨重,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一批忠直大臣皆死于乱军之中,更有无数禁军士兵为国捐躯。

简宇当即下令,追封死难大臣,优抚其家眷,对阵亡将士厚给抚恤,并亲自参加祭奠。此举赢得了朝野,尤其是士人阶层和军中的广泛好感,长安城的秩序逐渐趋于稳定。

局势稍定,简宇立刻命徐荣、华雄、李肃三将,率精兵五万,火速赶往董卓经营多年的老巢——郿坞。

徐荣等人抵达郿坞,这座堪比皇城的坚固堡垒几乎未作抵抗便开门投降。三人依简宇命令行事,首先将坞中被董卓掳掠来的数千良家女子尽数释放,发放盘缠归家,引得哭声、感恩声震天动地。

然而,对于董卓的亲族,则执行了冷酷无情的清洗命令:“不分老幼,悉皆诛戮”。董卓年迈的母亲、弟弟董旻、侄子董璜等所有在坞内的董氏亲属,尽数被处决,首级被传示四方。紧接着,便是彻底的抄家。郿坞中囤积的财富令人瞠目结舌:黄金数十万斤,白银数百万斤,堆积如山的绮罗绸缎、奇珍异宝、名贵器皿以及足够支用二十年的粮草,被一一清点登记,装箱运回长安。

当徐荣等人带着满载财货的车队和详细的账册返回复命时,整个长安为之震动。简宇并未将这些财富中饱私囊,而是下令取出部分,大犒三军,无论是原中央禁军、并州军还是新归附的西凉军,皆按功行赏,士卒欢腾。

随后,他在都堂设下盛大宴会,召集所有有功之臣,觥筹交错,共庆胜利。宴会上,简宇居主位,王允、吕布等文武重臣依次而坐,气氛热烈,似乎一个新的稳固的权力核心正在形成。

然而,盛宴的欢庆气氛尚未完全消散,几天后的一个黄昏,一骑快马带着滚滚烟尘冲入长安,斥候浑身是汗,脸色惊惶,直入大将军府禀报:

“报——!大将军,不好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知董卓死讯,已连夜逃回凉州,聚集旧部十余万,诈称朝廷欲尽诛凉州人,煽动军心,现已分作四路大军,杀奔长安而来!扬言……扬言要为国贼董卓报仇雪恨!”

正与简雪、李儒等人商议后续政务的简宇,闻听此报,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落在案几上,茶水四溅。正是:

惊闻凉州烽烟起,玉盏未凉战鼓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