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苒姐”。
这个称呼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记忆闸门,多年前的画面不受控制地涌入脑海。
这一声“苒姐”,如同打开时光之门的钥匙,蒋玲苒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
那时的蒋玲苒,在云城上流社会非常耀眼,父亲蒋仲山时任云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手握重权,在云城政界叱咤风云。作为蒋家长女,蒋玲苒不仅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更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与魄力。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选拔进入云城开发区发改委工作,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女性官员。
“蒋小姐不仅人漂亮,工作能力也强,真是难得。”
“听说开发区那个重点项目就是她一手推动的,后生可畏啊!”
酒会上的赞誉声仿佛还在耳边,那时无数政商精英对她展开追求,其中不乏家世显赫的公子哥和年轻有为的官员,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蒋玲苒偏偏一直钟情于从农村出来的明耀辉。
“蒋玲苒,你疯了?!那个明耀辉要家世没家世,要背景没背景,就凭着一张脸和几分小聪明,怎么能配得上你?”父亲蒋仲山得知后勃然大怒。
“爸,耀辉他有能力,有野心,我相信他一定能成功。”蒋玲苒固执己见,“而且,我就是喜欢他。”
这段婚姻成为她与父亲之间第一道裂痕,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蒋玲苒更加拼命地工作,希望在仕途上让父亲满意,最终这场父女之间的争执最终以蒋仲山的妥协告终,不是因为被女儿说服,而是因为蒋氏集团初创,急需可靠的人才。
蒋仲山以“政商避嫌”为由,要求她辞去公职,进入刚刚起步的蒋氏集团辅佐哥哥蒋青松。
“爸,为什么?我在开发区发改委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我去蒋氏?”
“你哥哥一个人撑不起蒋氏,你需要去帮他。而且......”蒋仲山意味深长地看着她,“明耀辉不是想创业吗?你们在蒋氏积累些经验和人脉,将来也好自己创业。”
尽管心有不甘,但蒋玲苒还是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她哪里知道,这不过是父亲为了给儿子铺路而找的借口罢了。
就在蒋玲苒在云城政商两界混得风生水起之时,楚芳菲刚刚从剑桥大学金融学院毕业回国。
那时的楚芳菲,虽然顶着楚氏千金的光环,在楚氏集团的处境却颇为尴尬。
父亲楚炳尧除了供她生活和完成学业外,并没有给予这个女儿过多的关爱和培养。
“芳菲啊,你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是楚炳尧在她出国前说的话,语气平淡得像是在交代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楚芳菲却比任何人都努力,以最优异的成绩从剑桥毕业,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向父亲楚炳尧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剑桥大学学成归来后,楚芳菲被安排进楚氏集团的一个边缘部门,做着无关紧要的工作。
“楚小姐,这份报表请你重新做一下,数据不对。”
“楚小姐,会议室已经订好了,这是会议材料。”
同事们表面上客气,背地里却议论纷纷:
“楚董感觉不怎么重视她......”
“剑桥毕业又怎么样?在楚氏还得靠真本事。”
楚芳菲每天在压抑的环境中工作,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选择,她那么努力地考上剑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难道就是为了在楚氏做一个可有可无的职员吗?
转机出现在楚氏与蒋氏的一个合作项目上,作为项目组成员,楚芳菲第一次见到了蒋玲苒。
那天蒋玲苒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职业套装,踩着高跟鞋走进会议室,自信从容的气场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侧目,在项目讨论中,她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几个原本对合作持怀疑态度的楚氏高管都被她说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