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 第568章 谁还记得怎么吵架

第568章 谁还记得怎么吵架(2 / 2)

那口锅锈得发黑,挂在歪斜的木桩上,风吹便晃,像招魂幡。

七日后,一名妇人为孩子多争一把柴火,颤抖着走上前,叩响了它。

“咚——咚——咚——”

三声钝响,撕破晨雾。

两人对坐争辩半个时辰,唇枪舌剑,终以旧衣换柴达成协议。

围观者从窃笑转为喝彩,竟将此事传为美谈。

不久,各地陆续出现“吵灶台”。

有人为一口腌菜翻脸,有人为浇地先后大吵三百回合。

炊烟依旧升腾,饭香依旧弥漫,可言语间的锋芒,也开始重新生长。

张无忌远远听着这些喧闹,蹲在断心石畔,轻轻摩挲锅底裂纹。

而此时,阿牛正独自在炊堂后院整理饭钟。

蒸笼层层叠叠,刚揭盖的馍白胖松软,香气扑鼻。

他小心翼翼往筐里码放,额头沁汗。

忽然脚下一滑,竹筐翻倒,十几个馍滚落尘地。

他慌忙跪下捡拾,指尖沾灰也不顾。

可就在这时,余光瞥见几道身影悄然靠近。

没人说话。

但他们伸手接过那些沾了土的馍,掰开,默默分食。

阿牛急得直喊:“脏了!不能吃——”阿牛跪在尘土里,指尖还沾着馍上的灰,眼睁睁看着那几个身影低头啃食。

蒸腾的热气裹着麦香散在空中,此刻却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咬了一口,变得涩滞起来。

“脏了!不能吃!”他声音发颤,不只是因为惊惶,更因一种说不清的愤怒从胸口冲上来——那是他从未有过的感受,像是体内某根沉睡的弦骤然绷断。

那人抬起头,嘴角还粘着碎馍屑,冷笑一声:“反正没人管,吃了又怎样?”

一句话如针扎进阿牛的耳膜。

他猛地站起,双拳攥紧,嗓音陡然拔高:“这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大家的!”

没人料到向来憨厚的铃官会动怒。

话音未落,他已扑上前去,一把夺回那人手中的半块馍,两人顿时扭作一团。

竹筐翻倒的余响尚在回荡,人影已撞翻了水桶,泼湿了一地柴薪。

围观者纷纷后退,有人低呼“疯了”,也有人掩面不忍看这突如其来的暴烈。

可就在这混乱中,林晚儿的身影出现在炊堂门口。

她没有喝止,也没有怒斥,只是静静立着,目光扫过挣扎的人群,最终落在那几块沾泥的馍上。

片刻后,她转身对随行文书道:“记下来——酉时三刻,炊堂东院,公粮受污,护食者与窃取者相争,始因饥,继因责,终成斗。”

笔尖沙沙作响,墨迹迅速爬满纸页。

事后,众人屏息等待裁决。

林晚儿却只轻声道:“《炊政录》增补一条:私取公食者,罚其值守炊堂三日,并当众说明缘由;若因饥而取,则由全村共担其困。”

人群骚动起来。

有人皱眉,有人点头,更有老妪低声啜泣——原来那窃食者家中已有三日未开灶。

自那日起,阿牛成了“护食先锋”。

孩子们围着他跳脚唱谣:“阿牛哥,脾气大,半块馍也能打一架!”起初他还羞得满脸通红,后来竟也跟着咧嘴一笑。

他知道,那不是嘲笑,而是承认。

张无忌远远看着这一切,蹲在断心石畔,手里仍摩挲着锅底裂纹。

风从灶口灌入,吹得火苗歪斜,映在他眼中忽明忽暗。

他曾以为江湖是血写的信、命换的约,如今才懂,真正的规矩,不在律令碑文里,而在一个人敢不敢为半块馍拍案而起。

某个深夜,他独自走到当年笑掌柜煮酸粥的老灶前。

柴堆早已枯朽,他却一点一点拾掇干净,划火引燃。

火光跃起的刹那,仿佛有无数声音从灰烬中复苏——

崆峒长老冷眼睥睨,斥贪官如骂犬奴;元兵统帅铁甲铿锵,咆哮战令震裂山河;义父谢逊独坐雪岭,一掌拍碎石桌……最后,画面归于平淡:一群农夫挤在田埂边,为一瓢灌溉之水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可太阳落山时,他们又并肩扛着犁回家。

张无忌忽然笑出声来,笑声低哑,却带着久违的轻松。

守夜的周芷若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望着跳跃的火焰,轻声问:“那你愿不愿意……也吵一次?”

他摇头,目光仍凝在火中:“我吵不动了。但我很高兴,别人还能吵。”

火势渐弱,余烬闪烁如星。

那一瞬,他似看见灶底深处,有一缕极淡的酸香悄然浮起,若有若无,缠绕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