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大田县4(1 / 2)

离安良堡祭祀还有三日,屏山部落的茶林却提前热闹起来。天还没亮,桃源就背着竹篓,跟着石华往大仙峰南坡走——屏奇韬派人来说,祭茶要采带露的“头春芽”,得赶在日出前把最嫩的茶芽摘下来,不然晒了太阳,香气就散了。

山路比上次更陡,石华走在前面,手里握着一根竹杖,时不时回头拉桃源一把:“你看路边的茶树,只有朝南的枝芽最嫩,朝北的长得慢,味道也淡些。”她指着一棵茶树顶端的嫩芽,“祭茶要采‘一芽一叶’,芽头得有指甲盖长,叶子要像雀舌一样,这样炒出来的茶才会有蜜香。”

桃源跟着学,手指轻轻捏住茶芽根部,往上一提,嫩芽就落在了竹篓里。他学得认真,却还是不小心把一片叶子捏破了,汁液沾在指尖,带着清苦的香气。石华见了,笑着递来一块干净的麻布:“别急,屏山部落的族人练了三年,才能做到‘采芽不损叶’,你第一次采成这样已经很好了。”

两人采到日出时,竹篓里才装了小半筐。屏奇韬站在茶林顶端的平台上,手里拿着一个陶盘,正把族人采来的茶芽倒进去挑拣。看到桃源和石华,他招手让两人过去,指着陶盘里的茶芽:“你们采的这些,有三成能当祭茶,剩下的只能做普通的山茶。”他拿起一根茶芽,“你看这芽头,要是带了点红边,就是被露水浸久了,得挑出去,不然会影响茶汤的颜色。”

石华凑过去看,把自己竹篓里的茶芽倒出来,一点点挑拣:“我去年采的茶,就是没挑红边,泡出来的茶汤有点浑,族人们都说不如屏山部落的茶好喝。”

“慢慢来,”屏奇韬递给石华一个竹筛,“用这个筛一遍,红边的芽会落在看看,学了法子,以后你们部落种了茶树,就能自己炒茶了。”

桃源和石华都应下来。中午在茶林边的竹棚里吃了兔肉干和野果,下午就跟着屏奇韬去了炒茶的竹屋。竹屋里有三个用青石砌成的炒茶锅,锅底烧着松木,烟气带着淡淡的松香。两个族人正站在锅边,手里拿着竹帚,快速地翻炒着茶芽。

“炒茶要分三步,”屏奇韬指着第一个锅,“先‘杀青’,火要旺,把茶芽里的水分炒掉一半,不然会发霉;然后‘揉捻’,把炒软的茶芽放在竹匾里揉成条,让茶香渗出来;最后‘烘干’,要用文火,慢慢烘,不能烤焦了。”

石华看得入神,等第一个锅的茶芽炒好,她主动上前,学着族人的样子,把茶芽放在竹匾里揉捻。她的手劲不大,揉出来的茶条不够紧实,屏奇韬在旁边指点:“手腕要用力,顺着一个方向揉,这样茶条才会匀。”

桃源也跟着试了试,刚揉了一会儿,手心就出了汗。他看着石华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以后和她一起种茶、炒茶,就算每天都这么累,也是开心的。

炒茶一直忙到傍晚,竹屋里飘满了茶香。屏奇韬把烘好的祭茶装在陶罐里,递给桃源一罐:“这是你们今天采的茶炒的,带回去给石牌首领尝尝,就当是提前送你们的成亲礼。”

桃源连忙道谢,接过陶罐,茶香从罐口飘出来,比之前那罐美人茶更清新。石华凑过来闻了闻,眼睛亮起来:“等咱们成亲,就用这个茶招待客人,比普通的山茶好喝多了。”

两人背着陶罐往石牌部落走时,路过文江部落的领地。文江部落住在文江边,部落里的族人大多靠捕鱼和养兔为生。远远地,就看到文江部落的首领文江站在江边,眉头皱得紧紧的,旁边的族人手里拿着一张破了的渔网,脸色难看。

“文江首领,出什么事了?”石华走过去问。

文江叹了口气,指着江面:“昨天晚上下暴雨,江水涨了,把咱们的渔网冲破了,还冲走了两只在江边吃草的母兔。现在渔网修不好,兔子也找不回来,族人们这个月怕是要少吃些鱼了。”

桃源看着破了的渔网,忽然说:“我会编渔网,咱们现在就找些藤蔓和竹子,我教你们编新的。石华,你帮着找些兔子的脚印,看看能不能把母兔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