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罗阳的城头,晨雾还未散尽,妫含却已凭栏而立。她手中展开一卷泛黄的图纸,纸上用墨线勾勒着齿轮、烟囱与铁轨,边缘标注着“鹿城动力机”“龙湾造船厂”“乐清电气工坊”的字样——这是半个月前,永嘉郡派来的信使连夜送来的,据说,鹿城的工匠已能用煤炭驱动铁轮,让沉重的货物日行百里。
“首领,泰顺的古廊桥加固工程已完成,仕水矴步的石磴也重新打磨过了。”女兵阿岩走上城头,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三杯香茶,“只是……龟湖的泰顺石矿还缺开采工具,矿工们仍在用青铜凿子,效率太低。”
妫含接过茶盏,目光仍未离开图纸:“让鹿城送十台蒸汽凿岩机过来,再派两名技师,教矿工们使用。”她指尖划过图纸上“乐清电气”的字样,“你看这里,乐清已能造出‘电灯’,不用油灯就能照亮黑夜。等泰顺的路修通,我们就把电线架过来,让石头村的木偶戏,在夜里也能演。”
阿岩凑过来看图纸,眼神里满是惊奇——她见过永嘉的水车,见过改良的织布机,却从未想过铁能自己动,石头能发出光。“首领,鹿城那些‘现代科技’,真的能让泰顺的日子变好吗?”
“不仅是泰顺。”妫含抬头望向东方,那里是鹿城的方向,“你还记得我们刚收复平阳时,渔民们只能靠木船近海捕鱼吗?现在龙湾的造船厂,能造出钢铁大船,能去深海捕更大的鱼;瓯海的农场,用‘拖拉机’耕地,一亩地的收成比以前多三倍。”她顿了顿,将图纸卷好,“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些科技,带到瓯越的每一片土地。”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信使骑着快马奔来,手里举着一封染了火漆的信。“首领!鹿城急报!乐清的技师已研发出‘无线电报’,能隔着百里传递消息!”
妫含展开信,嘴角露出笑容。她知道,永嘉郡的版图还在扩大,而支撑这一切的,不再只是刀剑与基建,还有这些能改变时代的科技。泰顺的山腰不再只有落石与恐惧,很快,这里会响起蒸汽机车的轰鸣,亮起温暖的电灯,而那些曾经被压迫的百姓,终将在科技的光芒里,过上真正安稳的日子。
飞云江的码头,最近多了些奇怪的“铁疙瘩”——那是从鹿城运来的蒸汽抽水机,铜制的管道闪着光,只要点燃煤炭,就能将江水抽到高处的梯田里。阿基蹲在抽水机旁,看着水流顺着管道奔涌而出,眼里满是不敢相信——以前,他们要靠人力挑水,一天只能灌溉半亩田,现在,这台“铁疙瘩”半天就能浇完整个南田山的梯田。
“阿基首领,这抽水机得定期加煤炭,还要清理管道里的水垢。”鹿城来的技师阿电,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万用表”,“你看这个表,指针指到这里,就说明机器运转正常;要是指针偏了,就得停下来检查。”
阿基接过万用表,手指轻轻抚摸着表盘上的刻度。他想起去年,妫含带着女兵来的时候,带来的是稻种和木犁;现在,带来的却是能自己“喝水”的铁机器。“阿电师傅,这机器要是坏了,我们自己能修吗?”
“当然能。”阿电从背包里拿出一本《机械维修手册》,上面画着详细的零件图,“我们会在文成建一个维修工坊,再教你们辨认零件,以后你们自己就能修机器,不用再等鹿城的人来。”
不远处,玉壶的茶农们正围着另一台“铁机器”——那是瓯海产的茶叶揉捻机,以前靠手工揉茶,一个人一天只能揉十斤,现在这台机器,一小时就能揉五十斤,而且揉出来的茶叶条索更整齐,味道也更好。阿福爷爷捧着刚揉好的三杯香茶,凑近鼻尖闻了闻,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以前我们种茶,只能自己喝,现在有了这机器,我们的茶能运到鹿城,运到龙湾,让更多人尝到玉壶的茶香。”
妫含站在码头边,看着文成百姓围着机器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奇技淫巧”,而是能实实在在改善百姓生活的工具。就像飞云江的流水,既能载着竹筏逃亡,也能推着蒸汽轮船远航;就像太姥山的石头,既能用来砌墙,也能在技师的手里,变成精密的机器零件。
这时,阿岩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首领!乐清传来消息,他们的‘电力火车’已经试运行成功,从乐清到鹿城,只要一个时辰!”
妫含接过电报,目光望向远方。她知道,瓯越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永嘉郡的版图不再只是靠武力扩张,更靠科技的力量,将分散的部落紧紧连在一起。从文成的茶山到泰顺的石矿,从平阳的稻田到龙湾的船厂,科技的火种正在这片土地上蔓延,而那些曾经的苦难与黑暗,终将被这光芒彻底驱散。
鹿城的大殿,灯火通明。妫含坐在主位上,面前的长桌上铺满了瓯越的地图,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着已通铁路的城镇,用蓝笔圈出待建的工厂,用绿笔描出规划中的农场。大殿两侧,坐着鹿城、乐清、龙湾、瓯海的技师与官员,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厚厚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