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辨认了一下方向,朝着乾灵汐日常处理政务的“勤政殿”走去。
沿途的宫人侍卫看到他,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个被公主带回,却常年闭关不见人的少年,此刻身上似乎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气质,那是一种沉浸在某种精神世界后留下的沉静,以及一种……仿佛洞悉了什么的通透感。
当晓梦捧着那摞书稿走进勤政殿时,乾灵汐正在与季尘、玉明商议边关军务,莫凡则一如既往地坐在窗边,闭目养神。
“公主殿下。”晓梦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完成重大使命后的释然与平静。
众人闻声望去,看到晓梦和他手中的书稿,都是一愣。
“晓梦?你出关了?”乾灵汐放下手中的朱笔,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
“嗯。”晓梦走上前,将手中的书稿郑重地放在乾灵汐面前的御案上,“殿下,这是我写的……书。写完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摞书稿上。封面上的“浮生录”三个字,笔力虽显青涩,但结构端正,隐隐透着一股认真的力量。
玉明最先凑过来,好奇地拿起最上面一本翻看起来,嘴里啧啧称奇:“好小子,真让你写出来了?这么厚?
让我看看你都写了啥……‘元和三百七十二年冬,雪很大,我躲在断墙下,很冷,也很饿,怀里揣着捡来的半块硬饼,舍不得吃……’咦?这是写的你以前的事?”
乾灵汐也拿起一本,缓缓翻阅。她的目光从一开始的欣慰,逐渐变得专注,继而流露出惊讶、感慨,甚至……一丝震撼。
晓梦的文字并不华丽,甚至可以说有些朴实,带着少年人的视角和口吻。但他记录得非常细致,非常真实。
从废墟中的绝望与挣扎,到被乾灵汐带走时的惶恐与希望;从初学文字时的笨拙与兴奋,到观察莫凡练剑、季尘理事时的感悟;从玉明插科打诨带来的欢笑。
到内心深处对过往、对战争、对生命的思考……点点滴滴,琐碎却又无比鲜活地呈现在纸上。
他不仅记录事件,更试图捕捉那些瞬间的情绪和氛围。他写莫凡练剑时,“剑光像冬天的风,冷冽干净,仿佛能切开一切迷茫”;他写季尘批阅文书时。
“眉头总是微微蹙着,像是有化不开的浓墨,但落笔却极其果断,每一笔都带着千钧之力”;
他写乾灵汐教导他认字时,“殿下的手指很暖,点在冰冷的书页上,那些陌生的字符好像就活了过来”……
这些文字,仿佛拥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将读者瞬间拉入他所描绘的场景和心境之中。
季尘原本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但当他的目光扫过某些段落,尤其是晓梦描写他的一些细节和内心揣测(虽然未必全对。
却意外地触及了他某些隐藏的情绪)时,他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从一个“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模样,那种感觉……十分奇异。
莫凡不知何时也睁开了眼睛,目光落在那摞书稿上。
他没有去翻阅,但他的灵识却如同最精密的刻刀,瞬间将所有的文字都“读”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