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墨已验,确系江南贡品,与边关所用不同。
杨士奇心中冷笑,这纪纲倒是会做戏。
指挥使以为,这说明了什么?
纪纲叹了口气:下官愚见,这恐怕是有人要陷害汉王殿下。只是......不知是何人如此大胆。
正说着,一个锦衣卫千户匆匆进来,在纪纲耳边低语几句。纪纲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如常。
杨大人,下官还有些公务要处理,先告退了。
杨士奇目送纪纲离去,心中疑云更浓。他注意到那个千户的腰牌上,沾着些许红色的泥土——那是城西赵王府一带特有的土质。
当夜,杨士奇秘密拜访了夏原吉。这位户部尚书正在核对北征大军的粮草账目。
夏公,杨士奇开门见山,近来可发现军粮调拨有何异常?
夏原吉从账册中抬起头,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确实有些蹊跷。按例,运往漠北的军粮该走大同道,但最近有几批粮草却绕道宣府,平白多走了二百里。
可查过缘由?
兵部说是道路不畅,但老夫派人去看过,大同道畅通无阻。夏原吉压低声音,更奇怪的是,那些绕道的粮草,最后都不知所踪。
杨士奇心中一动。虚报军功、私贩军火、失踪的粮草......这些线索渐渐连成了一条线。
离开夏府时,夜已深沉。杨士奇独自走在寂静的街道上,脑海中不断梳理着这些线索。忽然,他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他故意拐进一条小巷,脚步声也随之转向。在巷口转弯时,他借着月光瞥见一个身影,腰间配着绣春刀。
是锦衣卫的人。
杨士奇不动声色,继续向前走去。他知道,自己已经触及了某个秘密,而现在,有人坐不住了。
回到文渊阁,他立即修书一封,将近日所得线索尽数记下,用特殊的火漆封好。这封信,必须尽快送到陛下手中。
推开窗,夜风带着寒意扑面而来。北方的战事扑朔迷离,京城的暗流愈发汹涌。杨士奇望着漆黑的夜空,知道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