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暗流荐才(2 / 2)

蹇义的公房内,茶香氤氲。这位吏部尚书亲自为杨士奇斟茶,态度亲切得有些反常。

杨大人近日在春坊讲读,太子殿下可还满意?

蹇尚书言重了,臣只是尽本分。

蹇义笑了笑,话锋一转:听说杨大人正在拟荐书?

杨士奇心中了然,面上却故作惊讶:尚书消息灵通。

吏部掌管官员升迁,自然要关心人才举荐。蹇义慢悠悠地品了口茶,不知杨大人可有人选?

杨士奇知道这是在讨要人情,便顺势道:正要请教尚书。都察院缺个监察御史,不知尚书以为沈度如何?

沈度?蹇义沉吟片刻,可是那个在苏州任训导的沈度?此人名声不错,只是......似乎与杨大人有些渊源?

确实有过数面之缘。杨士奇坦然道,此人刚正不阿,正是监察御史的合适人选。

蹇义点点头,不再追问,转而道:兵部职方司主事一职,杨大人可有人选?

于谦如何?

于谦?蹇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那个新科进士?是不是太年轻了?

正因为年轻,才更需要历练。杨士奇从容应对,况且职方司主事需要精通文书,于谦在翰林院时表现突出,正堪此任。

蹇义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杯,忽然压低声音:杨大人可知道,汉王离京前,也曾举荐过几个人选?

杨士奇心中一凛:愿闻其详。

其中就有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一职。蹇义意味深长地说,不过陛下没有准奏。

离开蹇义的公房,杨士奇心情沉重。汉王果然也在布局,而且动作比想象中更快。

回到文渊阁,他立即提笔写下第三个名字:周忱。这个户部郎中精明干练,在漕运事务上颇有建树,与夏原吉关系密切。让他出任漕运总督,既能确保北伐粮道畅通,又能加强太子在财政系统的影响力。

写完荐书,已是黄昏时分。杨士奇仔细封好文书,命人立即送往春坊。

走出文渊阁时,夕阳正好。他望着天边绚丽的晚霞,心中却无半分轻松。这三个人选,就像三颗棋子,即将投入朝堂这盘大棋。只是不知,这步棋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远处,一骑快马飞驰而过,马上骑士背插令旗,显然是边关来的急报。杨士奇目送着那骑远去,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北征才刚刚开始,朝堂的暗流却已经汹涌澎湃。而他举荐的这三个人,很快就要被推到这个漩涡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