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龙旗北指(1 / 2)

野狐岭败讯传来的第七日,朔风卷着边关的沙尘,率先抵达了京畿。

杨士奇踏入文渊阁时,指尖还残留着清晨洗漱时的凉意。几个翰林编修聚在东南角的书架旁低声交谈,见他进来便噤了声,各自散开。空气中飘着墨香,却压不住那股若有若无的紧张。

周老吏佝偻着背,正将一摞文书放在他案头,借着俯身的当口,声音细若蚊蚋:“大同来的军报,汉王殿下退守天成卫,阿鲁台的游骑已经出现在城下十里。”

杨士奇铺开一份待校的《实录》稿本,提笔蘸墨,动作不疾不徐:“陛下那边?”

“昨夜西苑灯火未熄。”周老吏的声音更低了,“成国公、兵部方尚书,还有几位都督,都是子时前后才出的宫门。”

笔尖在砚边顿了顿,一滴浓墨坠下,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深色。杨士奇不动声色地将纸挪开。

今日的朝会,果然不同往日。

奉天殿内,鎏金铜鹤吐出的香烟笔直上升,文武百官屏息垂首。龙座上的永乐帝并未穿着常朝的赤色袍服,而是一身玄青常服,腰间束着革带。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螭首纹路,目光扫过丹陛下的群臣。

“大同的事,都知道了?”皇帝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

短暂的寂静后,吏部尚书蹇义率先出列:“陛下,汉王殿下虽有小挫,然天成卫城坚池深,暂无大碍。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令其固守待机,不宜再贸然出击。且寒冬将至……”

“蹇尚书此言差矣!”兵部尚书方宾立刻打断,声音洪亮,“正因天时将寒,才更应速战!岂容虏骑在我边墙之下耀武扬威?陛下,臣请即刻发兵,与汉王内外夹击,必可一举荡平丑虏!”

“方尚书!大军一动,钱粮何来?民力何堪?”户部尚书夏原吉忍不住出列,“去岁河南水患,今春山东蝗灾,国库虽有余粮,也经不起这般折腾!”

“夏尚书是要坐视边关糜烂吗?”

“你……”

御座上一声轻咳,所有的争执戛然而止。

永乐帝缓缓起身,玄色袍袖拂过案几。他并未看向争论的臣子,目光越过众人的头顶,投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

“朕十六岁即随军征战,深知沙场无常胜。”皇帝的声音带着某种金石相击的质地,“野狐岭之败,是教训,也是警示。残元,已非疥癣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