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偏差: 他们周围的一些普通人,会偶尔出现极其短暂的认知错乱,比如突然叫错艾莉娅的名字,或者对江淮露出莫名其妙的厌恶表情,随即又恢复正常,本人毫无察觉。
· 情感稀释: 最可怕的是,江淮发现自己那种“扭曲”的吸引力似乎在减弱!并非消失,而是变得……平淡?以前那些女主们炽热的目光和执着的追求,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隔膜,虽然依旧存在,但少了几分那种“非你不可”的极致扭曲感。这听起来像是好事,但江淮和艾莉娅都感到不安——这像是“系统”在缓慢地、系统地“格式化”他身上的特殊标签,从根本上削弱他。
这种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的侵蚀,比正面的攻击更让人心力交瘁。
第五幕:艰难的抉择与图书馆的呼唤
面对自身状态的恶化与“系统”无孔不入的侵蚀,江淮和艾莉娅知道,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法。而唯一的线索,依然指向那个代价沉重的“影语者图书馆”。
“禁忌回廊”里的知识,或许能揭示“系统”的源头;“生命之泉”档案室的信息,也许能弥补他们透支的本源。
但代价呢?一段深刻的情感记忆?对等的生命能量?
“无论付出什么,”艾莉娅看着江淮,眼神决绝,“总比这样慢慢被磨灭、最终失去一切要好。”
江淮握紧了拳头,他同样不甘心。他看着艾莉娅略显憔悴却依旧坚定的脸,想起了剧场中彼此守护的那一刻。
“好。”他下定了决心,“我们再闯一次图书馆。但这次,我们要更聪明,也许……可以试着和‘守夜人’谈一笔不一样的交易。”
就在他们做出决定,准备再次联系莉莉丝(毕竟只有她能提供稳定的通道)时,江淮收到了一条来自林清许的、看似平常却让他心头一紧的消息:
“江淮学长,最近咖啡馆附近,好像有些……奇怪的人总是在徘徊。感觉……不太舒服。”
风暴并未远离,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从舞台转向了更广阔的日常,并从他们最在意的地方,悄然渗透进来。
(第十九章 完)
---
本章小结:
· 揭示了胜利背后的沉重代价——主角力量透支和存在本质磨损,增加了故事的紧迫感和风险。
· 完成了苏玖玖线的阶段性收束,使其退场合理且留下余味。
· 转变了伊丽莎白和月夜绫的策略,从直接对抗变为阴险的渗透,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
· 展示了“系统”的进化,从强力冲击变为隐蔽的日常侵蚀,威胁更加无形和持久。
· 通过“情感稀释”的设定,触及了“扭曲”核心,制造了新的悬念。
· 将主线再次引向“影语者图书馆”,主角面临艰难抉择。
· 引入林清许咖啡馆的异常,将潜在威胁延伸到主角在意的人际圈,扩大了冲突范围。
接下来,可以描写他们如何与“守夜人”进行新谈判,第二次图书馆之行的具体冒险,以及如何应对伊丽莎白的新陷阱和咖啡馆潜在的危机。故事的网正在收拢,矛盾将更加集中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