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九州胭脂令 > 第59章 百草凝膏

第59章 百草凝膏(1 / 2)

正月初十,雪后初晴。京城朱雀大街的积雪被扫到路边,堆成半人高的雪堆,阳光洒在雪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凝香斋的朱漆门敞开着,门内飘出淡淡的草药香,混着胭脂的甜香,在冷空气中格外清透。

暖阁里,雪嫣红正坐在梨花木桌前,指尖捏着一片晒干的艾草叶,凑到鼻尖轻嗅。叶片带着陈腐的药香,却又透着股韧劲——这是昨日青杏从京郊柳家村带回的陈年艾草,说是村里王嬷嬷压在箱底三年的存货,比新采的艾草更温性,用来熬脂治冻疮最好。

“东家,您都闻半个时辰了,这艾草叶有什么特别的?”春桃端着一碗刚温好的姜枣茶进来,放在桌上,看着雪嫣红专注的模样,忍不住好奇。

雪嫣红把艾草叶放在白纸上,用银簪轻轻碾成碎末:“新艾性子烈,熬出来的脂涂在冻疮上容易刺痒;这陈艾放了三年,火气散了,温性更足,涂着软和,还能养皮肤。”她抬头,看着暖阁里堆着的十几个布包,眼里满是笑意,“你看,青杏带回来的艾草、晚晴从江南捎来的薄荷、阿芷去西山采的金银花……这些都是民间好用的草本,若是能编成册子,教大家怎么用草本做胭脂、治小毛病,岂不是好?”

春桃眼睛一亮:“编成册子?就像医书那样?”

“差不多,但要更浅白些。”雪嫣红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百草胭脂谱”五个字,字迹清丽,带着几分娟秀,“寻常百姓不认字的多,咱们得把方子写得简单,比如‘艾草脂’,就写‘陈年艾草半斤、羊脂二两、蜜一钱,慢火熬半个时辰’,再画个小图,标上艾草和羊脂的样子,这样大家一看就懂。”

正说着,外间传来伙计老周的声音:“东家,柳家村的王嬷嬷来了,还带了个小姑娘,说是来谢您的。”

雪嫣红放下笔,起身往外走:“快请进来。”

只见门帘一掀,走进来个穿青布棉袄的老嬷嬷,手里牵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姑娘。那小姑娘脸蛋冻得通红,鼻尖上还沾着点雪沫,唯独手上干干净净——前些日子青杏去柳家村收艾草时,见这孩子手上的冻疮裂得流血,便带了和雪嫣红调的“临时艾草脂”给她,没想到才几日,王嬷嬷竟特意进城来道谢。

“雪东家,可算着您了!”王嬷嬷拉着小姑娘走到雪嫣红面前,把孩子的手抬起来,“您看,这冻疮都消了!之前涂了多少药膏都不管用,就您那脂膏,涂了三天,裂口子就合住了,现在摸着手都软和了!”

雪嫣红看着小姑娘手上淡淡的粉色印记,伸手轻轻碰了碰:“还痒吗?”

小姑娘摇摇头,怯生生地说:“不痒了,谢谢东家姐姐。”

雪嫣红笑了,转身从柜上取了个小瓷瓶,里面装着刚熬好的陈艾脂:“这瓶您拿着,早晚涂一次,再涂半个月,印记就消了。另外,我还想跟您求个方子——您村里是不是有‘艾草煮水浸手’的法子?我听说那样能预防冻疮。”

王嬷嬷连忙点头:“有有有!就是用陈年艾草煮水,放温了浸手,每次浸一刻钟,连浸七天,冬天就不容易冻手了。我这就说给您听,您记下来!”

雪嫣红取来纸笔,认真地记着,还特意问了艾草要煮多久、水要放多少,连“煮水时加一勺盐更温”这样的细节都没落下。王嬷嬷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说:“雪东家,您要是真要编那册子,老婆子我还能说几个方子——比如用薄荷熬膏,夏天涂在额头上,能凉快大半天;还有用金银花煮水,兑在胭脂里,脸上长疹子也能涂。”

“真的?那太好了!”雪嫣红眼睛亮了,连忙让春桃取来新的纸,“嬷嬷您慢慢说,我都记下来。”

那天下午,暖阁里一直热闹着。王嬷嬷说了五个民间方子,雪嫣红都一一记下,还让春桃给王嬷嬷装了两盒新制的“海棠醉”胭脂,又给小姑娘买了串糖葫芦。送王嬷嬷走时,王嬷嬷握着雪嫣红的手说:“雪东家,您是个好心人,这册子编出来,定能帮到不少人。”

看着王嬷嬷祖孙俩的背影消失在街角,雪嫣红转身回了暖阁,看着桌上记满方子的纸,心里愈发坚定了编《百草胭脂谱》的念头。她把胭脂战队的成员都叫进来,一一分配任务:

“青杏,你再去趟柳家村,跟王嬷嬷打听下其他老嬷嬷的方子,尤其是治皮肤干裂、蚊虫叮咬的,这些都是百姓常用的;晚晴,你回江南一趟,找你上次遇到的药农,问问薄荷膏的不同做法——听说他还会用薄荷做香膏,夏天带在身上能驱蚊,这个也得记下来;阿芷,你去西山的药庐,找李大夫要些温和的草本方子,比如当归脂、玫瑰膏,这些既能养肤,又能当胭脂用;剩下的人,就在京城里走街串巷,问问布庄的老板娘、茶馆的伙计,有没有什么祖传的小方子。”

“东家,我们什么时候出发?”青杏摩拳擦掌,显然对这次任务很感兴趣。

“明日一早就走,记得带些凝香斋的胭脂当谢礼——百姓们愿意把方子说出来,咱们不能让人家吃亏。”雪嫣红从柜上取了几盒胭脂,分给众人,“另外,你们每拿到一个方子,都要问清楚材料怎么选、步骤怎么弄,最好能亲眼看着人家做一次,免得记漏了。”

众人领了命,各自去准备。暖阁里又恢复了安静,雪嫣红拿起桌上的纸,开始整理已有的方子。她把方子分成三类:一类是“疗愈类”,比如艾草脂治冻疮、薄荷膏清暑气、金银花膏祛痘;一类是“养肤类”,比如当归脂活血、玫瑰膏滋润、薰衣草膏安神;还有一类是“香体类”,比如茉莉膏涂在手腕上留香、桂花膏润肤又香身、栀子膏美白还带淡香。

整理到一半,门帘忽然被掀开,一股寒气裹着熟悉的气息进来。雪嫣红抬头,见慕容云海站在门口,玄色锦袍上沾了点雪,脸上依旧戴着银面具,只露出线条利落的下颌。

“殿下怎么来了?”雪嫣红放下笔,起身给他倒了杯姜枣茶。

慕容云海接过茶,看着桌上满是字迹的纸,好奇地问:“在忙什么?写了这么多字。”

“在编《百草胭脂谱》。”雪嫣红把纸推到他面前,指着上面的方子,“你看,这个是艾草脂,能治冻疮;这个是薄荷膏,夏天用着凉快。我想把民间的草本方子都收集起来,刊印成册,免费发给百姓,这样大家既能用草本做胭脂,又能治些小毛病。”

慕容云海低头看着纸上的字迹,每一个方子都写得详细,连“艾草要选陈年的”“薄荷要在清晨采摘”这样的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指尖轻轻拂过“薄荷膏”三个字,忽然说:“朕知道一个薄荷膏的方子,比这个更管用。”

雪嫣红眼睛一亮:“哦?殿下说说看。”

“江南有一种‘冰薄荷’,只长在山涧旁,清晨带露采摘,和蜂蜜、羊脂一起熬,熬好后装在瓷瓶里,埋在地下三尺,过一个月取出来,夏天涂在身上,比冰块还凉快,还能治中暑。”慕容云海喝了口姜枣茶,声音温和,“朕宫里有瓶去年埋的,明日让林护卫给你送来,你可以照着方子试试。”

“真的?那太好了!”雪嫣红连忙取来新的纸,把“冰薄荷膏”的方子记下来,还特意标上“殿下提供,埋地三尺”,“有了这个方子,谱子里的清暑类就更全了。”

慕容云海看着她兴奋的样子,面具后的眼里满是笑意:“你编这册子,是为了百姓?”

“嗯。”雪嫣红点头,眼神认真,“我以前在……在别处时,就知道草本是好东西,只是很多人不会用,要么用错了伤皮肤,要么不知道能治小毛病。现在有机会编册子,能帮到大家,也是好事。”

她没说自己来自现代,只含糊地带过。慕容云海也没追问,只说:“刊印册子需要不少钱和人手吧?朕让内务府帮忙,找最好的刊印坊,再派些识字的人帮你抄录方子,这样能快些。”

雪嫣红愣了愣,随即笑道:“多谢殿下。只是这册子是给百姓看的,不用太精致,纸用粗些的就行,免得成本太高,印不了多少本。”

“朕知道。”慕容云海看着她,忽然伸手,替她拂去肩上的碎纸,“你放心,朕会让人安排妥当,定让京城里的百姓都能拿到册子,连周边的州县也会送去。”

雪嫣红心里一暖,看着慕容云海的眼睛,轻声说:“殿下,您这样帮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您了。”

“不用谢。”慕容云海收回手,声音低沉,“你做的是好事,朕该支持你。再说……”他顿了顿,眼神柔和了些,“能帮你,朕也高兴。”

雪嫣红脸颊微热,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方子。暖阁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雪融化的滴答声,还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慕容云海坐在一旁,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偶尔喝口姜枣茶,倒也觉得惬意——比起宫里的勾心斗角、朝堂的尔虞我诈,凝香斋的这份安静,倒让他觉得放松。

过了一会儿,雪嫣红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殿下,宫里是不是有‘藏红花膏’的方子?我听说藏红花能活血,涂在瘀伤上很管用,只是民间很少有,若是能加到谱子里,对百姓也有用。”

“有。”慕容云海点头,“那方子是太医院的,专门给宫里人治瘀伤的,用藏红花、当归、乳香熬的,确实管用。朕明日让太医院把方子抄来给你。”

“太好了!”雪嫣红又记下一个方子,心里愈发觉得,有慕容云海帮忙,这《百草胭脂谱》定能编得又全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