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沈浩先去找了林父。林父正在书屋整理新到的高一教辅,听见沈浩说要在网上推广,手里的动作都停了:“这网上的东西靠谱吗?我听人说网上都是骗人的,别没人看,还白费功夫。” 他皱着眉,显然不太相信这种新鲜事物。
沈浩没急着辩解,而是从书包里掏出之前帖子的回复打印纸,还有几张晓雅书屋的照片 —— 是苏晴昨天帮着拍的,有整齐的书架,有免费借阅的真题角,还有晓雅在帮同学找书的场景。“林叔,您看,这帖子有好多学生看,回复的也都是咱们县周边的学生。” 他指着打印纸上的回复,“咱们推广时就突出‘免费借阅真题’‘英语作文修改’,这些都是学生刚需,肯定能吸引他们来。要是一周没效果,我一分钱不要;要是有效果,以后每月给我 200 元推广费就行,您看怎么样?”
林父看着打印纸上的回复,又看了看照片里整洁的书屋,犹豫了会儿,终于点头:“行,叔信你。你是个靠谱的孩子,肯定不会骗叔。”
接着沈浩又去了建国五金店。沈建国正在柜台后修一个坏了的水龙头,听见儿子说要帮着推广,手里的扳手都放了下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小子,脑子就是灵活!爸没别的要求,就突出‘配件坏了免费换’,咱们做的是街坊生意,诚信最重要。还有,要是有老人来买东西,记得提醒他们‘买贵了能退’,别让他们吃亏。”
“我知道了爸。” 沈浩应下来,心里更有底了 —— 有家人的支持,这事就成功了一半。
推广帖发出去的第五天,晓雅书屋就来了个穿外校校服的女生。她背着个粉色的书包,进门就问:“请问这里是晓雅书屋吗?我看‘华国少年’论坛上的帖子,说你们这儿有中考真题可以免费借阅,我想来借本数学真题。” 晓雅愣了愣,赶紧跑去找真题,手忙脚乱的样子让女生笑了:“你别着急,我等会儿没关系。” 沈浩正好过来,帮着找了本最新的数学真题,还递了张错题本模板:“这是我整理的,你要是需要,也可以拿回去参考。” 女生接过真题和模板,连声道谢:“太谢谢你们了,以后我会常来的。”
同一天下午,建国五金店也来了个大叔,手里拿着个坏了的水龙头:“我听邻居说你们这儿能免费安装水龙头,我家的坏了,想换一个。” 沈建国笑着应下来,安装的时候还跟大叔聊:“您怎么知道我们这儿能免费安装?” 大叔说:“我家孩子在网上看到的帖子,说你们这儿服务好,我就过来了。”
林父和沈建国都乐了,特意找沈浩说:“这推广真有用,以后每月就按你说的,给 200 元。” 后来,小区里的杂货店、水果店、理发店老板都找过来,想让沈浩帮忙推广。沈浩挑了三家口碑好的 —— 杂货店老板人实诚,给学生的零食总比别的地方便宜五毛钱;水果店老板每天都会留些新鲜的水果,送给小区里的孤寡老人;理发店老板手艺好,还会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他跟这三家老板约定,每月各收 200 元,这样每月就能稳赚 1000 元。
第一次收到推广费时,沈浩特意去银行办了张绿色的存折,把 1000 元小心地存进去。他把存折的密码设成 “”——2003 年是他们约定去北京的年份,6 月是高考月,既是纪念,也方便记。
“沈浩哥,存折给我看看呗!” 晓雅凑到沈浩身边,眼睛亮晶晶的,像装了星星。她接过存折,小心地翻开,看着上面 “1000.00” 的数字,声音都有点发颤:“咱们真的能赚 1000 元呀!以后去北京,就能用这钱租房子了吧?” 她拉着沈浩的袖口,轻轻晃了晃,“咱们要住得近,最好在一个小区,我还能给你和苏晴姐做桂花糕,我妈说我现在做的比她还好吃呢!”
沈浩看着晓雅兴奋的样子,笑着把存折递给她:“嗯,这钱就存着,以后去北京当生活费,咱们一起花。” 他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苏晴,她正低头看着高三的复习资料,阳光落在她的发顶,像镀了层金边,“多亏你帮我写推广帖模板,还调整格式,不然没这么快有效果。”
苏晴抬起头,对上沈浩的目光,赶紧低下头,手指捏着复习资料的边角,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没什么,我就是帮点小忙,主要还是你的主意好,又能抓住重点。” 她心里甜甜的,比吃了蜜还甜 —— 能帮到沈浩,比自己考了高分还开心。
晚上,三人在晓雅书屋算账。沈浩把存折放在木桌中央,指着上面的数字说:“这是这个月的 1000 元,以后每月都存这么多。到明年苏晴去北京,咱们能存
元,够她半年的生活费和房租了;等我和晓雅后年去,还能再存
元,咱们一起租个两居室,一间大的,一间小的,互相照顾也方便。”
“两居室!” 晓雅欢呼起来,趴在桌上找了张白纸,用彩笔开始画房子的草图。她先画了个大大的长方形,然后分成两个小长方形,在大的那个上面写 “沈浩哥和苏晴姐”,小的那个上面写 “我”,还在房子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太阳,太阳旁边写着 “北京的太阳”。“你住小房间,我和苏晴姐住大房间” 她举着草图给沈浩和苏晴看,眼睛里满是期待,“房间里要放张大大的书桌,咱们还能一起学习,就像现在这样。我还要在阳台种点小盆栽,咱们的家要漂漂亮亮的。”
苏晴看着晓雅画的草图,又看了看沈浩认真的侧脸,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轻声说:“以后住一起,我可以帮你们做早餐。高三学了不少营养知识,知道早上吃什么能补充能量,比如牛奶配鸡蛋,再加个全麦面包,比吃泡面健康多了。” 她怕沈浩觉得麻烦,又赶紧补充,“我起得早,做早餐也不耽误学习。”
“好啊。” 沈浩点头,目光落在苏晴身上,又很快移到晓雅的草图上,“苏晴的营养知识肯定靠谱,以后不用吃泡面了。我负责修电脑,要是电脑坏了,我来修;晓雅负责整理房间,你整理的房间最干净了。咱们分工合作,像一家人一样。”
窗外的夜色渐浓,晓雅书屋的灯却亮得温暖。炉子里的蜂窝煤烧得通红,上面坐着的搪瓷壶 “咕嘟咕嘟” 冒着热气,散发出淡淡的红枣香味。沈浩把存折锁进书桌的抽屉里,然后把钥匙交给晓雅:“你保管着,咱们的北京生活费,就交给你了。” 他知道晓雅细心,肯定能把钥匙保管好。
晓雅接过钥匙,小心地串在书包拉链上,还特意拉了拉,确认不会掉下来:“沈浩哥你放心,我肯定保管好,不会弄丢的!”
苏晴收拾好复习资料,准备回家时,沈浩叫住她:“苏晴,明天我把下个月的推广计划整理好,你帮我看看有没有要补充的。比如杂货店的推广,要不要突出‘学生折扣’,毕竟他们的主要客户是学生。”
“好,我明天早点来。” 苏晴点头,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她走在胡同里,手里还攥着刚才帮沈浩整理的推广帖草稿,上面有他用铅笔写的批注:“杂货店:突出学生折扣;水果店:突出新鲜、送老人爱心果;理发店:突出上门服务”。字迹工整有力,带着他独有的认真。她想起刚才沈浩看她的眼神,心里甜甜的,觉得高三的疲惫都散了 —— 只要能和他一起走向北京,再累都值得。
沈浩看着苏晴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又转头看晓雅还在对着草图傻笑,心里满是踏实。前世他一个人在北京打拼时,租着地下室,吃着泡面,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期待。而现在,因为这个装满希望的存折,他开始盼着未来,盼着在北京的两居室里,一起吃苏晴做的早餐,看晓雅种的小盆栽,听窗外的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他知道,互联网的机会还会更多,他们的北京梦,也一定会实现。
晓雅画完最后一笔,把草图递给沈浩:“沈浩哥,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的房间要对着太阳,早上能晒到阳光,这样起床的时候就不会冷了。” 沈浩接过草图,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房子和大大的太阳,笑着点头:“行,就按你画的来,以后咱们的家,就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