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妥当后,李秀莲抱着沈浩出了门。夏日午后的太阳还很烈,她特意找了顶草帽给沈浩戴上,自己则用头巾裹住了头。两人沿着胡同慢慢走,路过卖冰棍的小摊时,李秀莲还特意买了两根绿豆冰棍,用油纸包着 —— 一根给沈浩,一根给苏晴。
苏嫂子家的门虚掩着,推开门就看到苏晴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旧布娃娃,苏嫂子则坐在炕边缝衣服,针脚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揉一揉眼睛。听到动静,苏嫂子抬头看到他们,连忙放下针线:“弟妹,小浩,你们咋来了?快进来坐,屋里凉快。”
“嫂子,我这不是想着你一个人在家闷得慌,带小浩来看看你和晴晴。” 李秀莲把蓝布包放在桌上,又拿出油纸包着的冰棍,“刚路过小摊买的,给晴晴解解暑。”
苏晴看到冰棍,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却没敢伸手,只是眼巴巴地看着苏嫂子。苏嫂子笑着点头:“快谢谢阿姨。” 苏晴小声说了句 “谢谢阿姨”,接过冰棍后,还不忘掰了一小块递给沈浩:“弟弟,你吃。” 沈浩摇了摇头,把自己的冰棍也推过去,嘴里念叨着 “晴晴、吃”—— 他知道苏晴很少能吃到这么甜的冰棍。
李秀莲看着两个孩子的互动,心里暖暖的。她坐在炕边,把蓝布包里的奶粉和饼干拿出来:“这是给晴晴带的奶粉和饼干,让孩子早上配着粥喝,能垫垫肚子。”
“弟妹,你这老是给我们送东西,我都不好意思了。” 苏嫂子接过奶粉罐,手指摩挲着罐身上的字,眼圈又红了,“昨天你们刚送了鸡蛋和白面,今天又带这么多,我…… 我都不知道该咋谢你们。”
“嫂子,你别跟我客气。” 李秀莲拉着她的手,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我今天来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 —— 街坊邻居家总有要缝补的衣服、做被罩的,我想着咱俩一起接这些活,一件衣服收五毛钱,一条被罩收两块钱。你看咋样?这样你既能在家照顾晴晴,又能赚点零花钱,不用总靠抚恤金过日子。”
苏嫂子愣了愣,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像是看到了希望:“真…… 真的能行吗?我针线活做得不算特别好,怕人家不满意。”
“你放心,我教你。” 李秀莲笑着说,“你手巧,上次我看你给晴晴缝的布娃娃,针脚多整齐。咱刚开始先接简单的活,补个衣服扣子、缝个裤脚,慢慢就熟练了。”
苏晴听到 “赚钱”,突然抬起头看着母亲:“妈妈,赚钱能买奶粉吗?能买新布娃娃吗?”
苏嫂子摸了摸女儿的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却笑着说:“能,等妈妈赚了钱,就给晴晴买奶粉,还买新布娃娃,买花裙子。”
李秀莲看着这一幕,心里也跟着发酸。她从包里拿出针线和几块碎布,手把手教苏嫂子怎么缝补衣服:“你看,补衣服袖口要先把毛边剪齐,然后用回针缝,这样既结实又好看……” 苏嫂子学得很认真,手里的针脚渐渐整齐起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两个孩子则在一旁玩起了布娃娃,沈浩把自己带来的小皮球也拿出来,跟苏晴一起在地上拍。屋里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冲淡了之前的沉闷,多了几分烟火气。苏嫂子看着眼前的热闹,手里的针线也快了起来,连带着心里的沉重都轻了不少 —— 她好久没这么踏实过了。
不知不觉间,日头渐渐西斜,胡同里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天边染起了淡淡的橘红色。李秀莲正帮着苏嫂子收拾针线筐,就听到院门口传来自行车的铃声,还夹杂着沈建国的声音:“苏嫂子,秀莲和小浩,在这吗?”
“建国兄弟回来啦!” 苏嫂子连忙起身迎出去,“快进来坐,我刚把粥熬上,一起吃点再走。”
沈建国推着自行车走进来,车把上还挂着个纸包,里面装着几个刚买的馒头。他脸上带着点赶路的疲惫,额角还沾着汗,却难掩眼里的亮意:“跟老王聊得久了点,把深圳那边的门道都摸清了,这不赶紧回来跟你们说。” 他把馒头递给苏嫂子,又坐在炕边喝了口水,语速轻快地说起打听来的情况,“老王侄子在深圳罗湖区的小商品市场摆摊,主要卖电子表和蛤蟆镜,电子表进价三块五,回来能卖八块;蛤蟆镜进价两块,卖五块,利润不少。去深圳得先坐汽车到市里,再转绿皮火车去广州,最后坐短途汽车到罗湖,路上得两天两夜。第一次进货不用多,拿五十块钱的货就行,卖得好再让他侄子帮忙发货。”
苏嫂子听得眼睛发亮,手里攥着馒头的力道都重了些:“建国兄弟,这真是条好路子!你想啊,老苏在车床车间干了十几年,一个月才三十七块五,还把命搭进去了。你去深圳虽说远,可安全,赚得还多,我打心眼儿里支持你!” 她说着,又看向李秀莲,“弟妹,你也别担心,建国兄弟这么稳重,肯定能成!”
“我打算跟仓库主任请半个月假,下个月月初跟老王侄子一起去深圳。” 沈建国看向李秀莲,语气里带着商量,“先去摸摸行情,要是真像老王说的那么好,就回来辞了工作,专心干这个。到时候嫂子要是愿意,也能跟秀莲一起,在家附近摆个小摊卖卖针头线脑,总比缝补衣服轻松些。”
苏嫂子连忙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愿意!咋不愿意!等你从深圳回来,咱就合计!”
天色渐渐暗了,胡同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映得屋里暖融融的。苏嫂子熬了玉米粥,就着咸菜和馒头,四个人围坐在小桌旁吃饭,席间不时传来笑声,连空气里都带着股松快的劲儿。
吃完饭,沈建国一家三口告辞回家。沈浩坐在自行车前梁上,手里攥着苏晴塞给他的半块饼干,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槐树叶的清香,把白天的燥热都吹散了。李秀莲走在旁边,跟沈建国聊着去深圳要带的东西,沈建国时不时应着,偶尔还会低头跟沈浩说两句话。
走到自家院门口时,沈浩突然伸出小手,抱住了沈建国的脖子。他看着眼前亮着灯的窗户,又想起苏嫂子家渐渐有了笑意的脸,心里忽然格外踏实 —— 老苏的事让他们难过,却也让他们看清了日子该往哪走。平安比钱重要,不是说说而已,是要靠自己的脚一步步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