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叔的猪骨萝卜堆成了小山。
赵焱买到了心仪的顶级青花椒和二荆条辣椒。
李静大姐用最少的钱买到了品相极佳的菌菇和豆苗。
孙小曼则买了一只现杀的小土鸡和几样寻常但品质很好的香料。
看我手里那点可怜的、性价比极低的虾和青菜,大家投来了同情的目光。刘大叔更是痛心疾首:“丫头!你这也太不会过了!这虾俺们那旮旯便宜一半!”
我欲哭无泪。
回到操作间,看着别人都在那处理量大管饱的食材,我只能对着我那几只超贵的虾和一小把青菜发愁。
怎么做才能体现“本味”,还能拉回一点性价比?
白灼虾?蒜蓉青菜?太普通了,而且我的虾根本不够塞牙缝!
突然,我灵光一闪!想起法餐里一道经典的、极其考验食材新鲜度的菜——海鲜高汤!虽然我的虾少,但可以熬汤啊!用虾头虾壳熬出浓缩的鲜味,再用这高汤去煨烫那几片娇贵的有机青菜!最后把虾仁快速焯熟放在上面。
说干就干!我小心翼翼地将虾头虾壳剥下,用少量油煸炒出红油,然后加水熬煮,得到一小碗浓郁金红的虾汤。再用细纱布过滤得清澈透亮。有机青菜只取最嫩的菜心部分,用虾汤快速煨烫,保持翠绿爽脆。虾仁则用最简单的方式焯熟,保持弹牙口感。
最后,我将煨好的菜心码放在小碗底,放上虾仁,缓缓注入清澈滚烫的虾汤。
成品:虾汤浸菜心。看起来极其清淡,但味道的层次却非常集中——全是虾的极致鲜甜和蔬菜本身的清甜。
评审时,郑师傅尝了一口我的汤,挑了挑眉:“取巧。用边角料熬汤提升价值,主料用量少而精。味道……很纯粹,鲜味突出。但这性价比嘛……,成本全在这几只虾和‘有机’两个字上了吧?”
果然,最后还是刘大叔用他那锅诚意满满、肉香四溢的萝卜骨头汤赢得了性价比之王。我的菜虽然味道受认可,但成本控制上输得一塌糊涂。
这次实践给我狠狠上了一课:美食不只在殿堂,更在江湖。真正的好厨师,不仅要懂烹饪,还得懂市场,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