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这些知识汇总起来,在观星台的石板上画出一张巨大的“雷暴先兆图”:横轴标星象(昴宿有芒、参宿动摇等),纵轴标云色(车盖云、鱼鳞云等)、风向(东风、西风等)、物候(蝉鸣、蚁迁等),中间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连接,标注出不同情况下雷暴的时间与强度。
比如“昴宿有芒+车盖云+东风+鸣蜩”,对应的线条指向“午后大雷雨,云雷为主,威力中等”;“参宿动摇+鱼鳞云+西风+寒蝉鸣”,对应的是“子夜干雷,火雷为主,威力极强”。
画完图时,天色已完全暗下来,豆大的雨点开始砸落,“噼啪”打在石板上。崔道演看着图,眉头微蹙:“你这图虽细,却怕失了灵活性。天地之气多变,哪能全按图来?”
叶法善知道他的顾虑,却不辩解,只在心里记下,等着验证。
三日后,叶法善观测到毕宿的星光从白色变成了暗红色,又用布条系在竹竿上测风向,发现西风渐强,吹得布条猎猎作响。他对照“雷暴先兆图”,找到“毕宿变色+灰云+西风+蚁迁”的组合,推算出三日后有强雷暴,且可能引发山洪。
他把结果告诉崔道演,老道起初不信:“这几日虽阴,却无风无雨,哪来的山洪?”可叶法善坚持己见,还跑去山下的村落提醒村民加固河堤。
三日后,果然天降暴雨,倾盆而下,骊山脚下的小溪水位暴涨,冲毁了几户人家的篱笆。幸亏村民提前加固了河堤,才没酿成大祸。
崔道演站在观星台,看着被雨水打湿的“雷暴先兆图”,上面的线条清晰地指向“强雷暴,水雷为主,伴山洪”,与实际分毫不差。他叹了口气,对叶法善道:“你这图,比老道的经验还准。看来观星之学,也需与时俱进啊。”
掌握了气象星应,叶法善召雷时再也不是盲人摸象。他能根据星象预判雷气的强弱:看到参宿动摇,就知道“火雷”会很烈,提前在坛场周围洒水防火;看到昴宿有芒,就明白“云雷”会很广,扩大符纸的范围以覆盖更多区域。
他甚至能避开过于猛烈的雷暴,在雷气最“温顺”的时刻引雷。比如心宿居中、云色如车盖、东风拂过、蝉鸣阵阵时,召出的“云雷”既有力道,又不暴烈,能精准劈中目标,又不伤周围草木。
这日傍晚,叶法善看着心宿三星在暮色中格外明亮,东方的车盖云缓缓移动,东风拂过脸颊带着暖意,远处传来蝉鸣声声,知道午后会有“云雷”。他提前在坛前摆好避水的青石板,石板上画着辟邪符。
果然,午后雷声滚滚,叶法善凝神召雷,一道银蛇般的闪电劈下,精准地落在青石板上,符纸瞬间燃尽,雨水顺着石板流走,坛场的其他地方丝毫未受影响。
青禾在一旁拍着手笑道:“道长现在像能掐会算的神仙啦!”
叶法善望着天边的乌云,心中一片澄明。气象星应不是迷信,而是古人通过千万次观测总结出的天地规律,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密码。读懂了这些规律,雷法就不再是碰运气的法术,而是能精准掌控的力量,真正实现“顺天而行,应时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