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判官现世(2 / 2)

陆文昭浑身发冷。他想起昨夜抄录《贞观政要》时,砚台里浮起的金雾里,确实映着个穿玄色官服的男人,正用沾血的手指按在军报上。

“再看这个。”崔判官又画了个圈。

红雾里,出现了一座破庙。

裴琰(年轻的模样)跪在香案前,怀中抱着个染血的布包。崔珏(青年模样)掀开布包,里面是半块虎符、半卷军报,还有块刻着“忠勇”的玉佩——正是陆文昭怀里的那块!

“这是你战死前一夜。”崔珏的声音发颤,“你说‘我若死了,定要宇文述的血祭我盔甲’。我答‘将军,我替您守着这玉佩,替您写史’。可你不知道……”他掀起自己的衣袖,露出右膝上的旧疤,“你被押上刑场时,我用箭射穿了监斩官的膝盖,抢了你半块盔甲。后来我逃到漠北,在乱葬岗被个老秀才救起,他给我取名‘崔文昭’——与你同音,是要我替你记住这世道。”

陆文昭猛地摸向自己的右膝。那里从未受过伤,可此刻却传来灼痛——他掀开裤脚,竟看见皮下有道淡粉色的疤痕,形状与崔珏右膝的旧疤分毫不差!

“所以你转世三次,就为了今日?”裴琰的声音软了下来。

崔判官点了点头:“前两世,我都是书生,没能靠近你。这一世,我成了冥府判官,终于能跨阴阳来见你。”他举起青瓷瓶,“这是我用三世阳寿换的‘往生露’,能化解你的怨气。但你要答应我——”

“我答应!”裴琰的影子突然跪了下来,“我等了三十一年,等的就是这句话。”

崔判官将往生露洒向裴琰。金箔霞光裹住魂体,裴琰的面具开始剥落,露出狰狞的,而是带着几分释然的。

“将军,该走了。”崔判官轻声说。

裴琰抬头,目光落在陆文昭身上。他的眼神突然变得清明,像极了当年在玉门关外,他拍着陆文昭肩膀说“小友,你看这月,多亮”的模样:“书生,替我……谢谢崔判官。”

陆文昭慌忙点头:“我……我一定替您正名!”

裴琰的魂体渐渐消散,最后只余一声叹息:“崔珏,这三百年的酒,我欠你的……来世再还。”

红雾散尽时,案头的因果卷轴自动合上。崔判官(崔珏)收起判官笔,转身看向陆文昭。他的朱袍上沾着金箔,帽翅上的珊瑚珠在月光下闪着光:“陆公子,你可知,那半块玉佩是你前世塞给我的?”

陆文昭摸出玉佩,发现上面的“忠勇”二字不知何时变了颜色——不再是血红色,而是温润的暖黄,像极了夕阳下的沙场。

“明日我去县学。”崔珏笑了笑,“你替裴将军写的列传,我帮你呈给礼部。”

陆文昭望着他腰间的判官笔,突然想起方才因果卷轴里的画面——崔珏(崔判官)在破庙里说“我替您守着这玉佩,替您写史”时,眼里的光,与他此刻的眼神一模一样。

窗外的月蚀散了。清亮的月光漫进书斋,照在案头的《贞观政要》上。陆文昭翻开新的一页,提笔写下:“裴琰,征西大元帅,忠勇可嘉,蒙冤而亡,今为昭雪……”

笔锋顿了顿,他又添上一句:“其副将崔珏,三世渡劫,终成善果,亦当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