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的决定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漾开了一圈圈准备的涟漪。别墅里开始出现打包的纸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告别与期待交织的特殊气息。
在这片忙碌中,阿兰·罗森伯格开着他那辆老旧的皮卡,再次来到了马里布别墅。他没有带任何行李,只是怀里抱着一个看起来年代久远、却保养得极好的檀木盒子。
“林,”他将盒子郑重地放到林清音手中,花白的眉毛下,眼神异常严肃,“我要回瑞士的山里了,这次可能真的不再出来。这个,交给你。”
林清音疑惑地打开盒子,里面并非什么珍贵的乐器,而是一叠厚厚的手写乐谱稿纸,纸张已经泛黄,但音符和标注依旧清晰。最上面一页的标题是——《未完成的交响》。
“这是我年轻时候,最狂妄也最充满希望的一个构想,”阿兰的声音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虔诚的怀念,“我想写一部能容纳东西方所有音乐灵魂的交响乐。可惜,后来……我迷失在了所谓的‘纯粹’和技巧里,把它搁置了。”
他看向林清音,目光灼灼:“但是在你身上,在你和江的身上,我看到了那种可能性。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真正的融合与新生。这份乐谱,不是让你去完成它,而是……把它交给你,我放心了。也许它的某个动机,能在你未来的某个作品里,获得新生。”
这份馈赠,重于千金。这不仅仅是一叠乐谱,更是一种音乐精神和理想的传承与托付。
林清音感觉眼眶有些发热,她抱紧盒子,深深地对阿兰鞠了一躬:“罗森伯格先生,谢谢您。我不会辜负它。”
阿兰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她的肩膀,又看向一旁的江以辰:“江,看好你的旋律!这世界需要她的声音!”
江以辰揽住林清音的肩膀,对阿兰郑重颔首:“我会的。”
送走阿兰,离别的伤感被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冲淡,化为了更坚定的前行力量。
与此同时,江以辰的书房里,一场关于未来商业版图的战略会议正在通过全息投影进行。与会的不再仅仅是“辰音”和“音核”的团队,更多了辰光集团的核心元老和智囊。
江以辰穿着简单的黑色衬衫,站在巨大的电子沙盘前,沙盘上清晰地勾勒出他横跨科技、文化、金融的庞大商业帝国。
“回国后,我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华夏数字文脉’国家项目。”他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因此,集团旗下所有业务板块,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与定位。”
他指尖轻点,沙盘上代表“辰音文化”和“音核”平台的模块发出醒目的光芒。
“‘辰音’与‘音核’,将作为技术核心与内容引擎,全面融入国家项目,其发展优先级调整为最高。集团所有资源,必须无条件向此倾斜。”
接着,他指向代表传统制造业和地产的板块。
“这些板块,进入‘战略守成’与‘协同赋能’阶段。不再追求规模扩张,核心任务是提质增效,利用其积累的资本和产业链优势,反哺核心的文娱科技板块,并为国家项目提供坚实的底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