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长子(2 / 2)

她一袭天水碧襦裙,鬓边别着家乡凤仙,满面风霜却掩不住眸中雀跃。看见哥哥,她提着裙子就跑,声音带着长途跋涉后的沙哑:\"阿兄!我来当姑姑了!\"

紧跟在她身后的是陆登,白衣已蒙尘,却仍掩不住清俊。他左手提着一筐徽州松墨、右手抱着一只檀木匣,匣上雕着\"瓜瓞绵绵\"。两人并肩而立,竟无需言语,便是一道风景。

范芷笙一头扎进哥哥怀里,又哭又笑:\"娘临终前说,若不能看长孙一眼,她死不瞑目。如今她泉下得知,必化鹤而来。\"她转身,从陆登手中接过檀木匣,打开——里面是一整套《千字文》雕版,每块版背都刻着\"承燕\"二字,\"这是我和陆郎亲手刻的,给孩儿开蒙。\"

陆登上前,深深一揖:\"贺燕王得麟儿。另备薄礼——\"他揭开松墨筐,最上层竟是一方小小歙砚,砚背天然石纹,形似麒麟踏云,\"此石出自龙尾山旧坑,我亲凿三月,请名师雕琢,取'麒子麟孙'之意。\"

范正鸿眼眶又热,一手拉妹妹,一手拍陆登肩:\"好!好!你们来做孩儿第一对师友!\"

夜里,真定府衙张灯结彩,红绸从屋檐垂到地面,风一吹,像流动的火河。

正堂上,范正鸿抱着襁褓,赵持盈倚在他身侧,完颜兀鲁大马金刀坐在右首,左首是范芷笙与陆登。

孩子被放在\"百岁床\"上,银铃叮当。他竟睁开眼,黑眸亮如浸水葡萄,小手一挥,抓住完颜兀鲁的狼牙匕首,咯咯一笑。兀鲁大笑:\"瞧,这小子识货!\"

王舜臣捧上一只小小铁甲,竟是用鳞片大的精铁片串成,一抖,哗啦啦作响:\"小主公三岁,便可穿此演武!\"孙安不甘示弱,掏出一对银锤,比核桃大不了多少:\"我侄儿将来使双锤,一锤一个辽狗!\"众人哄堂大笑。

关胜手抚长髯,递上一卷《春秋左氏传》,扉页写着\"忠义传家\";林冲捧出一套小小红缨枪,枪杆竟用柔木制成,不伤人;呼延灼的礼最实在——一匹通体乌黑的小驹,他那乌骓的种,四蹄踏雪,鞍具齐全,说是\"与世子共长大\"。

文官席中,赵鼎献上一只玻璃匣,内盛燕云地图,却用细沙堆成,山川河流,一目了然,\"待世子十岁,可亲手沙盘演兵。\"李助捧上个小护心锁,藏了他跟乔冽小半年道行,安道全捧来一只小小药箱,打开,竟是一整套银针、药碾,\"学武先学医,保命再杀敌。\"

范芷笙挤到床边,拿出姑姑的\"私房\"——一只绣着麒麟送子的香囊,内装徽州\"文房四宝\"微雕:笔毫是羊须,墨块如豆,纸薄蝉翼,砚小指甲,\"我们徽州的孩儿,落地先闻墨香。\"陆登站在她身后,目光温柔,手中却握着一柄小小玉如意,如意首刻着\"承燕\"二字,\"愿他事事如意。\"

赵持盈含笑道:\"诸位厚意,妾身代孩儿记下。待他周岁,再令他叩谢诸位叔伯。\"

筵席散后,月色如洗。

范正鸿独上城头,怀里仍抱着孩子——他舍不得放。夜风拂过,小东西咂咂嘴,梦里竟露出笑涡。

身后脚步轻响,是赵持盈。她递过一件大氅,柔声道:\"让他睡吧,别冻着。\"

范正鸿却把孩子往她怀里一送,自己单膝跪地,额头抵住她膝头,声音哽咽:\"持盈,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家。\"

赵持盈一手抱孩,一手抚他发顶,轻声笑:\"傻子,你早就有家了。只是今天,家里多了个声音。\"

城下,更鼓三声。远处,真定万家灯火,像一片温暖的星海。怀里的婴孩轻轻哼了一声,小手在空中抓了抓,竟抓住父亲的一缕发丝,紧紧攥住,不肯松。

范正鸿抬头,泪光里映着星火,也映着孩子粉嫩的脸。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一生,刀口舔血、马背争雄,所求的,不过是这一刻——

一个婴孩的拳头,把漂泊的灵魂,牢牢系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