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巳正一刻,晨雾被朝阳染成赤金色,惠民河东口万斛仓外,鼓声与涛声并作,压过了岸上数万百姓的呼吸。
望海台顶,王进单手扶着栏杆,大氅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眯眼远眺——
三十艘巨舟,首尾相衔,破浪而来。
首舰主桅高悬赤日“斗”字帆;尾楼那杆蛇矛,挑着一条风干的鲸尾,白骨森森,像一面来自远海的死旗。
“紫微归帆——!”了望卒的嗓音嘶哑,却掩不住狂喜。
王进猛地挥臂:“开闸!放炮!迎粮!”
十门鲸油礼炮同时轰鸣,声震十里。闸板提起,海水灌入引河,三十艘巨舟顺潮而入。船腹两舷,密密麻麻排着小舟——“太阳舟”,每舟两头各封一只长木桶,桶口蜡漆鲜红,大书“种”字。
首舰船头,一人披玄色大氅,肩背蛇矛,铜面虬髯,正是“九头狮子”杜壆。他双手高捧一只鎏金木匣,对着望海台长啸:
“王教头——粮种归来!”
王进眼眶发热,抢下台阶,一脚踩进浅水,也顾不得靴裤尽湿,放声回应:
“杜兄弟!海可安?粮可丰?”
杜壆大笑,跃下舷板,踏水而来,海水齐腰,大氅漂起,如一头发威的雄狮。他单膝跪地,将鎏金木匣高举过顶:
“海外三籽,亩产三千斤,无一粒霉烂!请教头检点!”
王进双手接过,只觉木匣沉甸甸,仿佛捧着整个大宋的明天。他回首大喝:
“开斛!验种!给范侯传信”
仓前早已列好巨斛、竹席、风车。水手掀板——
第一船卸“土豆”:金黄卵块,大如拳,带紫芽,以干藻隔层,尚沾海潮腥咸;
第二船卸“红薯”:朱皮赤心,大小参差,堆成小山,阳光下似赤霞落地;
第三船卸“玉米”:穗外包青衣,剥之籽粒饱满,排如马齿,微泛乳香;
第四船……第五船……陆续卸下“迎日葵”黑籽、橡胶草籽、金鸡纳树皮干,皆用木桶蜡封,堆放如城。
岸上百姓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前排的老农捧起一把土豆,老泪纵横:“一亩可收三十担!老天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