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蛰伏东宫(2 / 2)

王玉瑱与宋濂便在这间隐秘的书房内,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中。他们一封封地翻阅,一行行地检视,从正午阳光炽烈,一直看到日头偏西,申时已过。

屋内只听得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偶尔炭盆中火星迸裂的噼啪轻响。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除了最初那封提及宴清被边缘化的密报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记录杭州当地官员贪墨、税吏盘剥、或是几家士族之间利益往来的寻常信息。

关于宴清本人的动向,竟如石沉大海,再无半点新的线索。

这些零碎的信息,如同一盘散沙,根本无法拼凑出宴清遭遇不测的真实图景。

王玉瑱将手中最后一卷文书扔回箱内,揉了揉发胀的额角,一股无力感混杂着焦躁涌上心头。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书房门被轻轻叩响。

一名作寻常商贩打扮的汉子快步走了进来,他是在外负责监视重要官员动向的暗卫之一。

汉子神色凝重,压低声音禀报道:“公子,宋先生。属下刚刚确认,兵部尚书侯君集,于一个时辰前秘密进入了东宫,至今未出。”

“侯君集?东宫?” 宋濂闻言,脸上露出些许疑惑,一时未能理解这两者勾连背后的深意。

然而,王玉瑱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脑袋里却是“嗡”的一声巨响,如同被重锤猛击!

他来自后世,清楚地知道侯君集在这个时间点秘密觐见太子李承乾意味着什么——这不是普通的君臣奏对,这是侯君集正式投入太子门下,并与李承乾开始密谋不轨的标志性事件!

史书上那场最终失败、葬送了李承乾太子之位乃至性命的谋反闹剧,其核心人物之一,已然登场!

他原本全副心思都系在好友宴清的生死之谜上,此刻却被这突如其来的、足以震动朝野的消息硬生生打断了思绪。

一个关乎个人情谊的悲剧,与一个即将引爆帝国最高权力斗争的火药桶,同时摆在了他的面前。

王玉瑱缓缓站起身,窗外的天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剪影。

他将手中关于杭州的密报轻轻放下,目光却已变得无比锐利清明,只瞬间从友人的私情抽身,投入到了另一场更为凶险的博弈之中。

他看向宋濂,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宋濂,杭州之事,继续查,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但眼下,有另一件更要紧的事——从即刻起,加派人手,不惜代价,给我死死盯住东宫!

我要知道李承乾和侯君集见了哪些人,谈了些什么,更要弄清楚,他们究竟在拉拢哪些关键人物。”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寒光:“既是造反,宫闱禁军乃是重中之重。他们必然在收买、勾结掌管宫门宿卫的将领。名单,我要一份详细的名单!”

最后,王玉瑱向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先知般的笃定与审慎:

“尤其要盯紧一个人——太子身边的卫士,名叫纥干承基。此人……至关重要。关于他的一切动向,每日一报,不得有误!”

宋濂眼中掠过一丝疑惑,显然不明白公子为何会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宫卫士如此上心。

但他深知王玉瑱每每有出人意料却又精准无比的判断,立刻肃然应道:“属下明白!定会安排最精干的眼线,将东宫内外,尤其是这个纥干承基,盯得死死的!”

王玉瑱微微颔首。他来自后世,只知道李承乾谋反的败露与这个纥干承基有莫大干系,但具体细节已然模糊。

他不需要知道全部,只需要抓住这个关键的棋子,确保历史的车轮不会偏离轨道——不,或许,他要在关键时刻,轻轻推上一把。

是的,他的计划并非阻止,而是暗中助力李承乾。

他要让这场由李承乾亲手点燃的叛乱之火,烧得更旺一些,让李唐皇室尝一尝自相残杀的苦果。

因为五年前,在那场导致族兄王惊尘惨死的伏击之中,那些刺客所使用的、能够追查到来源的制式盔甲与兵器,最终的线索,都隐隐指向了东宫!

这场迟到了五年的复仇,终于不再仅仅是针对某个具体执行者的个人报复,而是要将复仇的火焰,引向那曾经默许甚至策划了这一切的皇权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