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148章 尘埃落定,嶲州称王(七)

第148章 尘埃落定,嶲州称王(七)(2 / 2)

那位一心为民的刺史,直到此刻还在心中感慨:王玉瑱此人,实在是个矛盾的集合体。

他可以冷酷如修罗,挥手间灭人满门;却又能在谈笑间,将足以让任何家族眼红的巨额财富,轻描淡写地用于黎民百姓。

“所以,”王玉瑱总结道,打断了众人的思绪,“明日的交易,不仅不能停,还要做得更像样。这既是稳住吐蕃人,避免节外生枝,也是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创造一个最合理的‘契机’。”

“我们需要军功,需要一个快速立足的理由,而一场‘漂亮’的剿匪……或是截获私通外族物资的功劳,再合适不过了。”

书房内再次安静下来,只有烛火摇曳。马骞和赵辞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敬畏与折服。

这位年轻公子的心思,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缜密,布局也更为深远。他们不再有任何疑问,只剩下彻底追随的决心。

宋濂则垂下眼帘,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知道,王玉瑱布的这场局,棋盘早已超出了嶲州,甚至超出了太原王氏。他期待着,这盘棋最终会走向何方。

书房内,烛火将四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出长长的、晃动的影子。王玉瑱道出掌控军权的意图后,马骞与赵辞远已然叹服,但王玉瑱的谋划,却远不止于此。

马骞与赵辞远离去后,王玉瑱看向宋濂?,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紫檀木桌面上轻轻划动,仿佛在勾勒某个人的轮廓,继续解释道:“暂且不动吐蕃,除了军功,还有另一层缘由。”

他的目光转向一直安静聆听的宋濂,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对特定领域的坦诚:“盐场这块肥肉,吞下容易,但要想将它真正消化,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财力和稳固的根基,离不开一个能打理清楚这庞大账目,并能让其增值生利的人。”

“你我都好,项方、段松也罢,”他顿了顿,唇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自嘲,“于权谋机变、冲锋陷阵或可胜任,但于这钱粮谷帛、锱铢必较的理财之事上,终究是外行,难免相形见绌。”

宋濂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虽智计百出,却也深知自己并非打理庶务的良才。

项方、段松更是纯粹的武人,让他们去算账,无异于让猛虎去绣花。

王玉瑱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接着道:“专业之事,终须交给专业之人。我在族兄惊尘留下的名册中,看到过一个人——名叫方庆。”

“族兄在旁批注,称其虽无经天纬地之才,却于钱粮账目一道,有着近乎妖孽的天赋,心思缜密,触类旁通,堪称管账的奇才。”

他回忆起那名册上简单的描述,以及旁边王惊尘难得用上的赞誉之词。

“名册上说他体态丰腴,貌不惊人,但族兄曾言,再混乱的账目到了他手中,不出三日,必能条分缕析,洞若观火。而且,此人似乎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小手段’,能于细微处发现常人绝难察觉的疏漏与猫腻。”

“公子是打算启用此人,来总理盐场乃至日后嶲州的财计?”宋濂立刻明白了王玉瑱的意图。

“不错。”王玉瑱肯定道,“我已按名册上留下的隐秘联络方式,派人去寻他。算算日程,若无意外,此人……也该快到嶲州了。”

他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仿佛穿透了黑暗,看到了那个正朝着嶲州而来的、胖胖的身影。

“盐场的收益,未来的开支,与各方的利益分割,乃至补贴民生的那三成用度,都需要一个绝对专业且可靠的人来执掌。

在方庆到来之前,与吐蕃的交易维持原状,反而是最不引人注目、最能稳定局面的选择。一旦他到位,理顺了所有账目,建立起新的规矩,到那时……”

王玉瑱没有再说下去,但书房内的宋濂、项方以及段松都已明了。

到那时,无论是吐蕃这条线,还是盐场内部任何不谐的声音,都将被这位“账房先生”看得清清楚楚,而王玉瑱便可以依据这清晰的账本,做出最精准的裁决与清理。

等待一个账房先生,看似小事,却关乎着未来权力基础的稳固。

王玉瑱收回目光,重新落在眼前三人身上:“所以,明日之事,依计而行。稳住吐蕃,静待冯璋,也……恭候我们的财神爷。”

书房内的烛火,似乎也因为这句带着些许诙谐与期待的话,而跳动得更加明亮了些。王玉瑱的棋盘上,又将落下一颗关键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