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宫廷宴席(三)(1 / 2)

长孙皇后话音落下,王玉瑱当即投去一道感激不尽的目光。他这一望情真意切,反倒将李世民衬得像是故意刁难臣子的严君。

李世民将两人神色尽收眼底,不由摇头失笑,指着王玉瑱笑骂道:“朕不过与你打趣两句,你小子倒摆出这副委屈模样,活像朕欺负了你一般,做什么女儿姿态!还不快收起那眼神,拿出你平日‘酒谪仙’的潇洒气度来!”

李世民又调侃了王玉瑱几句,见他神色松弛下来,便顺势言归正传:“今日召你前来,实是因皇后久闻朕的太常丞才名。既然恰逢此宴,良辰正好,你可有诗作能当场吟诵,让朕与皇后一同品鉴?若得佳作,朕必不吝赏赐。”

此话一出,王玉瑱虽面色从容,但长孙皇后心思细腻,察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沉吟。

她深知御前即兴赋诗压力不小,不愿这位年轻臣子因仓促而折损才名,便温声接过话来,向李世民婉言道:“陛下求才若渴,臣妾感同身受。只是锦绣文章,终究需细火慢炖。不如先让玉瑱回席,于席间静静构思。眼下宴席方酣,佳肴未毕,时间充裕,正好容他慢慢打磨,届时再献上真正珠玉之作,岂不更为美满?”

王玉瑱闻言心里松了口气,要他在如此名留青史的重臣和这两位名垂千古的帝后面前,当场作诗,他一时半会还真不知作什么,就是抄都不知道该抄哪首。

“臣谢陛下、皇后体恤,容臣回座位斟酌一番,定会诵上佳作。”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好,你且回去吧。”

看着王玉瑱坐回王珪身侧后,长孙皇后不由小声说道:“这王家二郎不光才名显赫,就是这模样也是一等一的。陛下您瞧,这满朝文武坐在这里,属这王二郎的样貌最是出挑。”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他见到王玉瑱第一眼便挺顺眼的,要不然就他洛阳诗会推官的那件事,岂能如此轻描淡写?

纵然有他太原王氏的权赫原因,但朕若追究,也不是不可以。最后还不是看这小子识大体又有些文人风骨,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唉,可惜年纪轻轻便亡了妻。这续弦八成也是跑不了崔家那个丫头,不然我看酒谪仙做天家驸马也是不错的。”长孙皇后幽幽说道。

李世民暗自苦笑,太原王氏凭此子硬是多了个诗礼簪缨之世族的称谓。甚至隐约有并肩琅琊王氏文脉的势头,王阔那个老古板要是能舍得王玉瑱当驸马,朕都敢把长乐许配给他。

当最后一道炙羊肉的主菜呈毕,盛宴也终于迎来了高潮。

不论文臣武将,皆携嫡子依次上前,向帝后敬酒祝颂。表面上是礼节周到,实则各家心照不宣,都盼着能让家中那尚未成器的儿子在圣前露一回脸。

若运气好,能被陛下看中,赏个金吾卫的职衔,或准入弘文馆进修,那今后的仕途,便可谓一片坦荡了。

上前祝酒的次序自有讲究,不依官阶高低,而看亲疏远近。

最先出列的,自然是程知节与尉迟恭这两位素来不拘礼数的老将。若不是顾忌长孙皇后在席,两人怕早就在这太极殿中比起拳脚来了。

李世民看着他们,佯装斥责道:“你们两个杀才,也不看看今日是何等场合,就不能给孩子们做个表率?”话虽如此,他眼底的笑意却如何也藏不住。

随后上前的,是长孙无忌与其子长孙冲。

对于这个亲侄儿,长孙皇后一向极为关切,那份用心,甚至不逊于对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

长孙冲也未曾令她失望,自小熟读经史,温文知礼,全无世家子弟常有的骄矜之气。若说有何不足,便是其政治嗅觉远不及其父敏锐。

然而,正是这份“不足”,反让李世民对他格外放心,甚至愿将自己最疼爱的嫡公主下嫁。

在帝王看来,这样一个才德兼备却不擅权谋的年轻人,与公主安稳度日,便是最好的结局。往后勤谨本分,富贵荣华,自然不会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