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荥阳郑氏(1 / 2)

荥阳,郑氏祖宅。

与太原王氏祖宅的肃穆决断相比,此间的气氛更为压抑,仿佛暴风雨前浓得化不开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议事厅内,烛火跳动,映照着郑国公——郑氏家主那张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几分的面孔。

他靠在主位的扶手上,手指无意识地揉着刺痛的太阳穴,听着下方族人带着惶恐与怨气的汇报。

“……太原王氏已公然切断与我族所有商业往来,三家最大的丝绸和药材通路都被迫中止,损失惨重……”

“……清河崔氏虽未明言,但其下各房已明显疏远,往日殷勤递帖的崔氏子弟,如今都避而不见……”

“……长安城中,舆论对我郑氏极为不利,‘沐猴而冠’、‘争抢腐鼠’之言,甚嚣尘上,族中子弟出门,皆感颜面无光……”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钝刀子,割在郑国公的心上。

他苦心维系郑氏声威数十年,与各方势力周旋,力求在皇权与世家之间找到平衡,却不曾想,竟因一个不成器的孙辈,落得如此被动狼狈的境地。

“够了。”郑国公疲惫地抬起手,声音沙哑地打断了下方的嘈杂。

他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目光,缓缓转向跪在厅堂中央,背上犹带血痕、脸色惨白的郑旭。

“孽障!”老国公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与失望。

“因你一己之私,逞口舌之快,竟将家族置于如此风口浪尖!我郑氏数代积累的声名,险些毁于你手!这家法,你挨得不冤!”

郑旭伏在地上,身体因疼痛和恐惧微微颤抖,不敢辩驳半句。

他知道,若非自己是嫡系嫡孙,此刻恐怕已不是一顿家法那么简单。

“父亲息怒。”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坐在下首首位的中年男子起身,正是郑国公的嫡长子,郑旭的父亲,郑德明。

他面容与郑公有几分相似,却少了几分沧桑,多了几分沉郁与内敛。他对着父亲躬身一礼,语气恭顺:“旭儿年轻识浅,行事孟浪,确该严惩。只是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王、崔两家的联手打压,以及……平息圣意。”

他这话看似在为家族考虑,将焦点从儿子身上引开,实则字字句句都在提醒众人,这场风波已不仅仅是小辈冲突,而是关乎家族存亡的危机,而危机的源头,正是他那“行事孟浪”的儿子,以及……对此局面似乎有些束手无策的老父。

郑国公深深看了长子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他何尝不知这个儿子早已对自己久居家主之位心生不满?

郑德明能力不缺,野心更大,只是少了份大局的沉稳和关键时刻的担当。此刻他站出来,看似解围,实则隐隐带着逼宫的意味。

“圣意?”郑国公冷哼一声。

“陛下乐得见我们几家相争,又岂会轻易插手?如今之势,王氏有崔氏呼应,气势正盛。我郑氏若强行硬碰,只会损失更重,正中陛下下怀。”

他沉吟片刻,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决绝:“传令下去,收缩各处产业,暂避锋芒。对外……便称老夫身体不适,需静养一段时日,闭门谢客。所有针对王氏、崔氏的明面动作,一律停止。”

这是要以退为进,暂作蛰伏。

“父亲!”郑德明眉头微蹙,似乎对这个略显软弱的策略并不满意。

“如此退让,岂非更让外人觉得我郑氏怕了他王氏?族中人心……”

“人心?”郑国公猛地打断他,目光如电射向郑德明,“人心涣散,总好过家族倾覆!德明,你是未来家主,当知有时退一步,并非怯懦,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以待来时!莫非,你想此刻便与王、崔全面开战,将家族百年基业,葬送在这无谓的意气之争上?”

他这话已是相当严厉,直指郑德明可能存在的激进心思。

郑德明脸色微微一变,立刻低头:“儿子不敢,父亲深谋远虑,儿子受教。”

他袖中的手,却悄然握紧。在他看来,父亲的“稳重”已是“保守”和“怯懦”,失去了世家应有的锐气与锋芒。

郑国公疲惫地挥了挥手:“都散了吧。按我说的去做。郑旭……禁足一年,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踏出院子半步!”

众人陆续退下,空旷的议事厅内,只剩下郑国公一人。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投在冰冷的墙壁上,显得格外孤寂。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