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白鹭诗会(二)(1 / 2)

宫阙内,大殿内的熏香渐渐散尽,最后一位大臣的衣袂也消失在朱红门廊之外。

李世民却没有起身,指尖在御座扶手的螭龙纹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正要随众退去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身上。

“太子,青雀,你们留一下。”

声音不高,却让内侍们悄无声息地退至更远的廊柱下,垂首屏息。空旷的太极殿瞬间只剩下父子三人,连空气都沉凝了几分。

李承乾站定,微微蹙眉。李泰则迅速收敛了因身体丰盈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垂手恭立。

李世民并未看他们,目光投向殿外那片被晨曦染亮的天空,仿佛随口一问:“听说民间的白鹭诗会正在举行,很是热闹。你们都听说了些什么?”

李承乾上前半步,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刻意的不屑:“回父亲,儿臣听闻了。不过是些文士炫技之作,堆砌辞藻,咏些风月,格局有限。比之弘文馆学士们平日切磋的经国文章,终究落了下乘。”

他刻意挺直了背脊,提及弘文馆时,带着东宫主人天然的优越。

李世民不置可否,视线转向魏王:“青雀,你呢?”

李承乾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又紧了一分。

李泰挪动了一下脚步,显得愈发恭谨,圆润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兄长所言极是。不过……儿臣倒是偶然听得一两句残篇,如‘白鹭游丝外,青天澹欲无’,意境空灵,笔法不俗。听闻与会者不仅有书院学子,还有些……山野逸士。白鹭书院能聚拢这般才气,倒也不负其名。”

他语速平缓,既赞了诗才,又点出了“山野逸士”这个耐人寻味的群体,末了,还不忘认可书院本身。

李世民终于收回目光,看向两个儿子,唇角似乎有一丝极淡的笑意,却未达眼底:“哦?山野逸士……看来,这白鹭书院不简单啊。一个民间书院,声势竟能直追朕的弘文馆。”

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接着说道:“长安城的人心风向,看来不只在朝堂,也在这些诗酒唱和之间。”

他站起身,明黄色的袍角拂过御阶,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唯有面对他们时才偶尔流露的、属于父亲的探究与考量:“你们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魏王,日后……要多留心。留心这些文章,更要留心写文章的人。退下吧。”

他没有等儿子们回应,便转身向后殿走去。

李承乾躬身行礼,待父皇身影消失,才直起身,目光扫过身旁的弟弟,鼻息间若有若无地轻哼一声,率先迈步离去,步伐因腿脚旧疾而略显异样,却依旧带着储君的决断。

李泰则慢了一步,他站在原地,望着父皇离去的方向,又缓缓环视这空旷恢弘的太极殿,最后,目光落在兄长略显倔强的背影上。

他抬手,用那宽大的袖袍轻轻拭了拭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眼底深处,有什么东西,像投入古井的石子,漾开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白鹭诗会,父皇今日特意问起的,真的只是几首诗么?他肥胖的手指在袖中慢慢收拢,仿佛要握住那无形无质,却弥漫在这宫阙之间的、名为“人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