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安笑:“大家都说您福气回来了。”
沈若棠笑着摇头:“哪有什么福气。福气不是回来的,是老娘自己抢回来的。”
树枝冒出嫩芽,晒豆腐的竹架子一排排立着,雪没了,人多了,连空气都带点甜。
沈若棠的豆腐摊已经出了名。
镇头镇尾都有人打听:“沈嫂子那摊在哪?她的豆腐香、嫩、干净。”
有早起的女人排队买,有路过的男人也要尝一块。
一到晌午,她的摊子前一空,豆腐全卖光。
她笑着收摊,一手提筐,一手抹汗,步子稳稳。
镇上人都说:沈嫂子这回是翻了身,命硬的人,才撑得起这样的日子。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飘到了三个孩子耳朵里。
宋之瑶先听到的。
她那天在宿舍里洗衣服,隔壁两个姑娘正凑在一起嚼舌根。
“你听说没?沈嫂子的豆腐摊火得不行!据说她现在天天穿干净新衣,逢集都能卖光。”
“真的假的?她那仨孩子呢?没一个露面的。”
“谁知道,她现在可不靠他们。人家靠自己过得红红火火。”
宋之瑶的手一抖,盆里的水溅出来。
她低头,浸湿的袖口贴在胳膊上,凉得她心里一阵发空。
那一瞬,她的脸红又白,喉咙干得发疼。
“妈……现在这么风光了吗?”
她嘴上没说,可心里翻江倒海。
全镇人都夸“沈嫂子勤快”“会过日子”,
没人记得她是沈家的闺女。
她越想越不是滋味,眼泪憋着不敢掉,最后一狠心,
抓着那块皱巴巴的裙布,气得直扯。
宋之垣听消息是在厂里。
工友一边抽烟一边笑:“哎,老宋家的老太太可真行,听说她现在做豆腐挣大钱,你这儿子也算有福气啊!”
宋之垣表情一僵,烟灰掉在地上。
“我那妈啊?就那老脾气,她能红火?”
工友哈哈笑:“你不信?她现在出名得很。听说镇上还请她去教人做豆腐。你这儿子可真孝顺,妈有出息都不去看看。”
宋之垣脸色黑成锅底。
“有出息?”
他冷笑,“她那是嘴硬装的。等她老了还得靠我。”
可心底那股酸气怎么都压不住。
宋之叙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他从小卖部老板口里听来的。
“沈嫂子那摊啊?啧,赚大发了!她那手艺,一天挣得比你在厂里半个月还多。”
“人活明白了啊,不靠儿子靠自己,这才叫有本事。”
宋之叙那一刻,脸色彻底变了。
他嘴角一抽,勉强笑:“是吗?那还真行。”
转身出门的时候,手却在抖。
他喉咙发紧,咽下的气全是苦的。
“妈……您真舍得啊。”
同一个傍晚,三处不同的天光。
宋之瑶哭红了眼,宋之垣满脸阴气,宋之叙喝醉了酒。
而镇子的另一头,沈若棠正擦桌子,收摊。
赵茹安笑着过来:“妈,今天比昨天还多卖了两斤。”
“嗯。”沈若棠点点头,语气平淡却稳得很。
“明天早点去,春天的豆子水分大,磨得细点。”
赵茹安点头,正要收筐。
沈若棠忽然看着她,淡淡一笑:“茹安,人有手,就有命。命越硬,福气就越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