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先帝的手笔。”苏璃望向北邙山方向,“他若见今日,定欣慰后继有人。”
埽工推行半月后,黄河险情大减。更令人惊喜的是,赵怀素带着河工用水泥研制出“混凝土埽”,造价反比传统埽工低了三成。
消息传到云琮耳中时,少年太子正在岭南视察漕渠。他望着渠中往来如织的粮船,忽然对随行官员说:“该开条连通长江珠江的运河了。”
满座愕然中,十三岁的孩子取出苏璃所授的等高线图:“孤测算过,循湘江上游开凿百里即可。”
秋闱再开时,贡院悄然出现变化:考生除经义策论外,还需试算学、格物。有世家子对着新式浑天仪一筹莫展时,寒门举子中却有人能快速测算出日影长度。
赵怀素如今已升任水部郎中。这日他巡视河工回来,见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正在衙门外观望。问询方知是来送堰闸图纸的农家子,那图上竟标着精密的流量计算公式。
“娘娘说过,”赵怀素将少年引进衙门,“英雄不问出处。”
霜降那日,云承睿在新建的贡院明伦堂亲题匾额:
**“学以致用”**
苏璃站在他身侧,望着堂下济济学子。他们中有能改良织机的工匠之子,有精通农事的田舍郎,还有擅治水的河工后裔。
当夜她在给赵怀素的批文中写道:
**“但得英才,无论寒暑。”**
------------
【本章彩蛋】
1. 埽工为北宋河工的重要发明
2. 连接长江珠江的灵渠在秦代已有,但文中指更完善的运河系统
3. 浑天仪作为考题体现对实用科技的重视
4. 流量计算在明清时期才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