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网缚魅影(1 / 2)

李秀娟的供述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虽然激起了涟漪,但潭底的魅影依旧模糊不清。一个利用网络加密通讯、跨境支付,精心策划并远程操纵他人实施谋杀的幕后黑手,其危险程度和侦查难度,远超普通案件。

重案一组办公室的白板上,线索再次分化。一侧是李秀娟这条明线,另一侧则延伸向虚拟世界中那个代号“清道夫”的幽灵。

网监支队全员进入战时状态,与时间赛跑,追踪那个与李秀娟联系的加密账号和资金流向。对方显然是个中老手,使用的加密协议极其复杂,资金通过多个境外空壳公司层层清洗,最终汇入李秀娟账户的路径如同迷宫。

“季队,对方非常谨慎,所有通讯都是短暂上线,说完即走,服务器遍布全球,很难锁定真实Ip。”网警负责人声音带着疲惫与不甘,“资金流向也在东南亚某国断了线,那里的金融监管……您知道的,很麻烦。”

现实中的调查也在同步推进。老谭带人再次梳理冯卫国的生平,试图找出那个“德不配位”、“占了不该占的东西”的具体所指。一个退休多年的中学教师,除了退休金和这套单位早年间分配、后来买断产权的老房子(价值普通),似乎并无什么值得人如此处心积虑谋夺的财物。

陈锐则一头扎进了冯卫国的遗物中,尤其是那本至关重要的《诗经》。他反复翻阅,不放过任何一个批注、一个折角。在《蓼莪》篇的空白处,他发现了一些用极细铅笔写下的、几乎被岁月磨平的日期和数字,像是某种私人记录。

“头儿,你看这些数字,”陈锐将放大后的照片递给季青,“格式很像某种编号或者代码,会不会和那个‘不该占的东西’有关?”

季青凝视着那些模糊的数字,目光锐利:“查!把这些数字和冯卫国生前的所有证件编号、存折账号、甚至他教过的学生学号进行交叉比对!还有,联系档案馆,查他当年任教学校的教职工记录,看有没有特殊记载!”

压力笼罩着每一个人。对手躲在暗处,手段高超,动机不明,就像一条滑不留手的毒蛇。

转机出现在对李秀娟的二次提审中。季青亲自参与,她没有再追问作案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清道夫”与她的交流方式和习惯上。

“他每次联系你,有没有固定的时间偏好?说话有什么特点?除了布置任务,有没有聊过别的?哪怕只是一句随口的话?”季青的问题细致入微。

李秀娟努力回忆着:“时间……好像都是晚上,国内时间九、十点以后。说话……很简短,没什么废话,像个……像个发命令的机器。别的……哦,有一次,他好像随口问过一句,说‘那老东西,还天天抱着他那本破书附庸风雅吗?’”

破书?附庸风雅?

这句话瞬间引起了季青和陈锐的注意!“清道夫”对冯卫国的生活习惯如此了解,甚至带着一种不屑的讥讽?这绝不仅仅是随机挑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