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铺!朱砂、牵牛花种子……都与中药相关!
“传唤李秀娟!”季青当机立断。
审讯室内,李秀娟起初表现得十分镇定,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冯老爷子的去世表示惋惜和难过。但当老谭出示其异常资金流水,并点出她丈夫曾经营中药铺的事实,以及清洁工王阿姨的证词时,她的脸色开始发白,额头渗出细汗。
“李秀娟,我们在你丈夫旧宅的储藏室里,找到了包裹朱砂的油纸,上面残留的指纹正在比对。”陈锐适时地施加压力(实际上搜查和比对仍在进行中,这是审讯策略),“冯老爷子待人和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钱吗?谁指使你的?”
一连串的追问,结合确凿的证据链雏形,终于击溃了李秀娟的心理防线。她捂住脸,哽咽起来。
“我……我也是没办法……我儿子欠了高利贷,他们逼得太紧了……那个人说,只要我帮他做点小事,就能拿到钱……”她断断续续地交代,“他让我把那些磨碎的种子混在冯老师的营养餐里,不多,就一点点,让他拉几天肚子,显得自然点……事后,再把一点朱砂悄悄抹在他指甲缝里,说是……说是能避晦气,不会怀疑到别处……”
“那个人是谁?”季青紧盯着她。
“我……我不知道他真名……他都是在网上联系我,用加密软件……钱也是通过境外账户转过来的……”李秀娟哭泣着,“他只说,冯老师‘德不配位’,占了不该占的东西,需要‘清账’……”
德不配位?占了不该占的东西?需要清账?
这说法,与《蓼莪》篇隐含的“控诉不孝”似乎能微妙对应上,但更显扭曲。冯卫国一个退休教师,能占什么不该占的东西?
幕后黑手显然利用了李秀娟的困境,精心策划了这场看似天衣无缝的“自然死亡”,并赋予了它一种扭曲的“仪式感”(朱砂、《蓼莪》),其心思之缜密、对人性弱点把握之精准,令人不寒而栗。
李秀娟被收押,但真凶依旧隐藏在网络的迷雾之后。
“追查那个加密账号和资金流向!网监部门全力配合!”季青下达命令,她看着白板上冯卫国慈祥的遗照,眼神冰冷,“无论他躲在何处,打着怎样冠冕堂皇的旗号,我们一定会把他揪出来!”
黄昏的悲歌,绝不能成为罪恶的掩护。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