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内心同样也对下一期的《妇女周刊》充满了期待。
文鑫满意地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林心萍也跟着起身,将她送到了家门口。
站在门口,林心萍静静地看着文鑫,只见她背着那个装有“宝贝”笔记本的帆布包,脚步轻快得像只小鹿,沿着家属院那条栽着白杨树的小路渐行渐远。
文鑫走了几步,还不忘回过头来,用力地朝林心萍挥了挥手,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文鑫的身影在路尽头拐了个弯,彻底消失在视线里。
直到这时,林心萍才转过身,回到书桌前。
屋子里恢复了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林心萍的目光落在桌角那本《妇女周刊》上。
回想起文鑫刚才那双发亮的眼睛,那些真诚的赞美,那本精心记录的笔记本,还有那个关于故事后续的迫切问题……
林心萍的心里,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就在这时,何樱端着一碗银耳羹走进来,白色的瓷碗里,银耳熬得软糯,还加了几颗红枣,冒着淡淡的热气。
何樱看到林心萍对着周刊发呆,脸上还洋溢着温和的笑容,不禁好奇地轻声问道,
“刚才那小姑娘跟你聊什么呢,这么开心?我在厨房都听见你们俩的笑声了。”
林心萍听到声音,转过头来,,
“我们在聊周刊上那本连载呢,她特别喜欢,跟我聊了好多里面的情节,可有意思了。”
说着,林心萍接过何樱递过来的银耳羹,放在桌上。
碗底传来的温热触感让林心萍感到一阵舒适,她用勺子轻轻搅了搅,银耳的清香立刻扑鼻而来。
她小心地喝了一口,那甜而不腻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仿佛给全身都带来了温暖,让她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何樱感叹道,
“你们年轻人的话题就是多啊。”
她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和朋友们一起讨论过各种故事,那时候的日子真是无忧无虑啊。
何樱笑着在林心萍身边坐下,拿起另一本周刊随意地翻了翻,继续说道,
“这上面有篇连载我也看过,就是‘远方’写的那篇,写得还挺好,里面的外婆跟我小时候见过的邻居奶奶很像,总爱把好东西留给孩子,我上次看的时候,还跟你爸说,这作者肯定是个懂生活的人,不然写不出这么实在的故事。”
林心萍心中忽地一动,仿佛有一股清泉流淌而过,让她原本平静的心湖泛起了涟漪。
她握着勺子的手微微一顿,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了坐在对面的何樱身上。
此时的何樱正全神贯注地翻阅着手中的周刊,她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被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吸引。
那专注的神情,就像一个孩子沉浸在自己喜爱的童话里一样。
林心萍看着何樱,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然而,话到嘴边,却又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那些话咽了回去。
其实,她并不是不想说,只是觉得这份藏在文字里的心意,就如同夜空中的星星,虽然微弱,但却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它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去表达,就这样静静地存在着,也是一种美好。
林心萍微微一笑,语气自然地说道,
“妈,您要是喜欢这本周刊,以后新刊到了,我就读给您听吧,您的眼神不太好,长时间看字会累的,我读给您听,咱们还能一起讨论讨论里面的情节,就像您跟我聊家常一样。”
何樱闻言,立刻抬起头,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她连连点头,说道,“好啊,那可太好了!”
“我早就想找个人跟我聊聊这故事了,跟你爸说,他总说我瞎琢磨,说故事都是编的,还是跟你聊好,你懂这些,以后每天晚上,等你爸出去散步了,咱们娘俩就坐在屋里,你读故事,我给你剥瓜子,多好啊!”
林心萍看着何樱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满是欢喜。
她低头喝了一口银耳羹,红枣的甜意混着银耳的软糯,在舌尖散开。
何樱陪着林心萍坐了会儿,起身去厨房收拾碗筷,临走前还不忘叮嘱,
“银耳羹趁热喝完,凉了就不好喝了,你怀着孕,可得仔细着些。”
林心萍点点头,拿起汤匙一口一口慢慢喝着,目光却又落回了那本《妇女周刊》上。
文鑫的话还在耳边回响,那些摘抄本上的小爱心和星星,像是一颗颗小小的火种,点燃了她心里的创作欲。
她放下碗,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 这是戚何特意给她买的,说她喜欢写东西,用个好本子才顺手。
她翻开第一页,笔尖悬在纸上,脑海里却已经浮现出刚才文鑫跟她聊天时,期待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