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水到渠成(2 / 2)

哪怕比原价高出百分之三十,只要公司未来稳定发展,股价必然持续上涨。

所以——

再贵也要买!

可惜,阿西凡的股票实在太稀缺了。

短短一周内,股价就从一千万美元飙升至三千多万美元。

涨幅之快,令人咋舌。

而这次暴涨,仅仅是个开端。

因为陈琪芸宣布,将投资六千万美元用于阿西凡工厂的扩建。

消息一出,阿西凡医药公司的股价再次飙升。

突然扩张的原因,是他们已成功申请到中药加工许可证。

此外,林朝羽曾承诺要在此研发医疗设备。

这些都需要大量土地。

于是陈琪芸毫不犹豫地买下五百亩地,用于新厂建设,同时开始对外招聘……

一切进展顺利。

不过,如果阿西凡医药公司也涉足西药研发,可能会与青山医药形成竞争。

这未必是坏事。

但他们发现阿西凡目前的研究项目中,有几项与青山医药重叠。

继续研发只会浪费资源。

于是——

林朝羽询问陈琪芸,是否应该叫停这些项目,转向其他研究?

陈琪芸沉思片刻后说道:“阿林,从目前的成果来看,阿西凡的研究比青山医药更领先。

所以我建议把青山医药的部分项目转移到阿西凡,我们则专注其他领域。”

“我们一直在推动中医发展,也在不断扩张,但始终缺乏专业的中医研究机构。

所以我想……”

从一开始,在漂亮国开设青山医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华夏的中医。

林朝羽每年都会选拔数百人进入医馆学习,以培养中医人才,维系整个中医体系的运转。

然而,他从未设立专门的中医研究机构。

中医本身充满玄妙,许多现象甚至超出科学解释的范畴,深入研究极为不易。

因此,青山医药对中医的探索,最初只是简单提及,后来因重心转向高端技术发展,这一计划便被搁置。

如今,青山医药已掌控漂亮国的阿西凡医药公司,未来还将收购德尔斯医药公司。

这两家在漂亮国颇具实力的企业,若能接收青山医药的研究团队,势必加速成长。

但中药研究必须尽快推进。

香江毗邻大陆,药材获取便捷,为中医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药对药材的利用率极高,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经特殊处理后药效各异,能大幅降低成本,远胜西医对单一部位的依赖。

“阿林,阿西凡医药公司未来将涉足中药材加工,可若仅靠中医研究中医,恐怕难有突破。

如今科技发达,我们应从微观层面探究中医理论。

若能掌握其中规律,中医必将迎来飞跃。

”陈琪芸的提议让林朝羽陷入沉思。

让外国人研究中医,真的可行吗?

中医蕴含的玄妙哲理,常人尚且难以参透,何况异国研究者?

但换个思路——由中医提出理论,西医加以验证,或许能开辟新路径。

可惜前世尚无此类先例可循,眼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芸姐,你的意思是……两地同时设立中医研究机构?”林朝羽抬眼问道。

“香江目前仍然专注于西医研究,而漂亮国那边则在钻研西医的同时,也在探索中医。

只有让那些西医领域的专家和医生也参与到中医的研究中,才能真正起到推广的作用。

否则,中医仅仅局限于我们这边,想要扩大影响力,效果恐怕微乎其微。”

“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以传统中医的方式继续推进研究。

采用两种不同的路径并行探索,相互促进,或许能让中医的研究更快取得突破。”

“这个主意不错!但两边同时开展研究的话,成本方面恐怕……”

开支?

对于资金的问题,林朝羽从未放在心上。

他所在的时代正值黄金机遇期,再加上他能掌控一座城市的房价,财富只会源源不断增长。

而中医的研究,又能耗费多少资金?

或者说,即便铺张一些,又能浪费多少?一千万够不够?不够的话,一个亿呢?

更何况,青山医药一直保持着丰厚的盈利,每年单是净利润就为青山集团贡献八亿美元。

想到这里,林朝羽不由得笑了:“芸姐,青山医药赚钱这么厉害,你难道还心疼这点投入吗?”

“不是心疼……只是之前收购阿西凡的时候,你不是从公司账户支出了十亿港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