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从股市赚了六个亿(1 / 2)

这……”

“收购?”

林朝羽摇头解释:“这可不是收购,而是做空。

而且经过我的操作,我们不仅没亏损,还从股市赚了六个亿。

再加上后来百时美施贵宝支付的一亿美元,整个过程中,我们净赚十四亿港币。

放心吧,中医的研究和推广必须做,而且要做得漂亮。

将来甚至要让这些漂亮国人离不开我们的诊所。

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要在这里建立大型的中医医院,让他们见识真正的中医技术有多厉害。

相比之下,他们的西医简直不值一提!”

“那……好吧!”

……

确定了两大公司的发展方向后,林朝羽总算在医药领域完成了布局。

但事情并未结束。

当初参与制裁的名单中,还有一家德尔斯医药公司。

如果不是对方没再搞什么动作,林朝羽早就连它一起做空了。

不过,他怎么可能放过德尔斯?

暂时按兵不动,只是因为时机未到。

如今阿西凡刚刚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如果此时就对德尔斯出手,势必会引起漂亮国财阀的警觉。

一旦他们察觉到意图,很可能会出手阻挠,让他明白漂亮国可不是那么容易搅动的地方。

因此,关于关羽德尔斯医药公司的计划,必须等待阿西凡壮大之后再寻找机会进行收购。

唯有如此,才能顺理成章!

除了战略布局,还有一项关键任务亟待完成——

那就是扭转大陆对中医的偏见。

中医传承数千年,至今仍在延续,足以证明其卓越的医学价值。

然而,战争过后,西医迅速涌入华夏市场,并飞速发展。

如今,许多大城市已难觅中医的踪影。

若不及时干预,这种趋势将愈发难以逆转。

一旦人们的认知固化,中医在华夏的地位必将濒临消亡。

因此,必须在事态恶化前采取行动——发展中医、积极宣传、推广其精髓。

如此一来,西医独大的局面或许不会持续太久……

企业壮大,往往始于扩张。

而扩张需要巨额资金支持,通常依赖于银行贷款。

若将商业扩张比作战场征伐,银行便是军队的粮草命脉。

如今的青山集团,业务版图之广,令同行难以企及。

然而香江地域有限,难以洞察全球格局。

向海外拓展,已成必然选择。

若仍固守原地小规模经营,国际竞争对手必将层出不穷地施压。

届时,应对这些挑战将耗费大量时间与财力——

正如此次阿西凡事件,耗时半年才彻底平息。

若未来遭遇更棘手的危机,半年或许远远不够!

当然,也可组建庞大的律师团队应对。

但律师并非侦探或警察,他们的职责仅限于法庭辩护,证据收集仍需亲力亲为。

通过这次教训,林朝文意识到:必须在国际舞台建立足够的影响力。

唯有足够强大,当地政府才会重视你的存在,才会为了税收与就业主动提供支持。

否则,只能默默承受不公待遇。

然而,扩张需周密规划。

并非随便推出一款畅销产品,在国外设厂就能稳赚不赔。

首要解决的,是确保资金来源。

只有储备充足资金,才能抵御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

青山银行作为青山集团旗下的核心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香江地区仅次于汇丰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机构。

在林朝羽的积极运作下,青山银行成功获得了香江的发钞权。

目前,香江拥有此项特权的银行仅有三家:汇丰、渣打以及青山银行。

与此同时,青山银行不仅掌握发钞权,还承接了港督府的大部分金融业务,并在香江本地具备一定的结算能力。

然而,其影响力仍主要集中在香江及周边东南亚地区。

在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青山银行的知名度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市场渗透。

至于欧洲,由于缺乏业务布局,青山银行的规模与影响力更是有限。

尽管如此,林朝羽仍决心推动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将其打造为世界级金融机构。

他计划以英国作为突破口,这里是青山集团在欧洲的重要据点。

若能成功立足,青山银行便能以此为跳板,进军整个欧洲市场。

然而,一家来自香江的银行,想要在英国本土赢得信任并非易事。

即便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那些注重身份的英国客户是否愿意将资金存入青山银行?面对这份充满挑战的市场报告,林朝羽眉头紧锁。

他转向一旁的历宏城,沉声问道:“历经理,这份报告的结果并不理想,但青山银行必须打入英国市场,你有什么可行的策略?”

历宏城犹豫片刻,答道:“办法倒是有,但前期可能无法盈利,甚至需要向储户提供补贴……所以还是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