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顶尖精英(1 / 2)

汉森·彼德森试探性地问道:“如果青山空调将价格调整到与你们持平,甚至更低,你们会如何应对?事实上,我们此前已与他们进行过接触。

他们知道我们来此考察,很可能迅速采取降价策略……”

“关于价格……青山空调的生产需要成本,还必须保证一定的利润来维持研发投入。

汉森先生,即便他们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最多下调10%左右。

而三菱空调的高效能可以降低燃油消耗,延长行驶里程,这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节省不少燃油开支。”

“节能?”

汉森·彼德森沉声道:“不重要,甚至完全是个误区!油耗高低并非关键指标,这些成本最终都由消费者承担。

用户在购车前就知道,带空调的汽车必然比不带空调的耗油更多。

既然他们追求驾驶体验,又怎么会在意那点油耗差别?我们和日本不同,你们资源匮乏,所以重视节能,但漂亮国不一样,重点自然也不同,懂吗?”

“所以,你们还能再降价吗?”

空调价格已经下调30%,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如果再降10%,虽然还能维持运营,但想要扩产就必须依赖银行贷款。

而如果降15%,他们将彻底无利可图。

这已经是他们的底线了。

然而,对方显然对这个价格并不满意!

551 我们注重品牌形象

如果是正常竞争,青山空调即便输了也无话可说,毕竟技术确实不如日本同行。

但对方如果亏本销售,那就是恶意竞争!

三菱为了拿下通用的订单,竟然将价格压到原先的45%,不仅不赚钱,每台空调还要倒贴几十港币。

林朝羽得知后冷笑道:“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提升品牌影响力?还是觉得靠这种手段就能打垮青山空调?三菱这么做,不怕股价崩盘吗?”

企业的品牌形象来之不易,三菱既然拥有核心技术,就应该以此为核心卖点,而不是用价格战这种劣势来竞争,简直是愚蠢之举。

王荣在一旁分析道:“三菱这么做,恰恰说明他们开始走下坡路了。”

“怎么说?”

“放着核心技术优势不用,反而迷信低价策略,这说明他们对自身技术和品牌价值毫无信心。

一家企业沦落到这种地步,不正是衰败的征兆吗?”

这个观点确实有道理。

如果一家公司对自己的产品都没有信心,又怎么能让消费者买单呢?

真不知道三菱是哪位高层做出这种错误的决策?

林朝羽轻轻摇头道: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既然对方敢这么做,肯定另有打算。

也许他们是在空调业务上亏本抢占市场,但其他产品可能利润惊人。

对了,他们合同什么时候签?

通用的副总裁汉森·彼德森还没签约。

我来之前和他通过电话,他表示还想来考察我们的青山空调。

哦?

明明已经认可了三菱的产品,还把价格压得很低,却突然要来考察青山空调。

这个举动实在意味深长!

难道......汉森·彼德森想借机进一步压低价格?

但这种恶性价格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继续这样下去,损失最大的肯定是三菱和青山空调。

所以他们的报价绝对不能让步。

要知道通用汽车全球销量惊人,每年几十万辆的销售能为合作方带来丰厚利润。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与通用合作,青山空调的品牌价值将更上一层楼。

相比日本企业的空调产品,他们显然更具竞争优势。

前提是,这个合作必须保证合理利润。

像这种亏本赚名声的做法,林朝羽绝对不会考虑。

他们什么时候来?另外,压缩机技术研发进展如何?

王荣回答:一周后到访,但我们的研发还需要些时间。

这么说我们目前没有任何优势?

林朝羽揉了揉太阳穴:实验室数据呢?至少要让对方看到我们的技术实力,证明我们的产品比日本企业的更高效、更节能。

这样即使报价高些,也能争取到订单。

实际上,美国对环保要求非常严格。

不过汽车行业标准主要由汽车协会制定。

如果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现有标准就会持续沿用。

如果能大幅提升能效标准,整个行业规范就会随之升级。

毕竟汽车空调在运行时,能耗仅次于发动机。

若能显着降低能耗,青山空调必将成为他们的首选。

只是技术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

即使请来了英国顶尖物理学家协助,进展依然有限。

“林总,实验数据是可以提供的。”

“好,考察时给他们看看实验结果……”

……

通用副总裁准时抵达,但见到王荣后直言不讳:“王经理应该知道三菱降价的事了,这次考察还有必要继续吗?”

“当然有必要。”

王荣微微一笑,语气从容:“三菱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汉森·彼德森眉头一皱:“这话怎么说?”

“企业最终目标是盈利,赔本赚吆喝能维持多久?工人薪资、原材料成本,哪一样不需要真金白银?一旦资金链断裂,他们如何保证交付质量?会不会偷工减料?即便价格再低,大企业也该考虑潜在风险。

合作方若不可靠,最终受损的还是自身品牌。”

说到这里,王荣略显感慨:“福特和通用都是国际巨头,若因设备问题频繁影响口碑,损失难以估量。

您说对吗,汉森先生?”

对方默然点头,未作回应。

王荣不再多言,带他前往实验室。

看完实验数据,汉森虽暗自惊讶,却仍冷静道:“技术再先进,我们只看两点:价格和品质。

这也是贵司的准则吧?”

“所有企业都这么说。”

王荣淡然一笑:“但如果我们为福特提供先进设备,行业标准必然提升。

届时通用若仍用日本空调,恐怕会陷入被动。

所以……”

“王经理似乎话里有话?”

“青山空调不会为恶性竞争降价,那是对品牌的伤害。”

“此外,我们的技术领先日本企业至少十年。

如果通用现在合作,价格与福特一致;若日后被迫合作,林总为保证利益,绝不会维持现价。

核心技术,独一无二。

请慎重考虑。”

林朝羽的商业信条很明确: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轻易降价。

如果青山空调率先降价,福特方面必定会感到不满。

即便将价格调整至与通用相同的水平,他们的抱怨依然难以平息。

这对未来的合作将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若有其他企业效仿这种做法,难道要一直降价应对吗?

当前正值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若不在这个阶段获取足够的利润,等到产能过剩时,赚钱的机会可能就不再有了。

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主动降价。

哪怕无法与通用达成合作!

但此刻必须让对方清楚,如果现在拒绝合作,未来再谈合作时,他们将无法享受同等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