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177章 月薪顶我们十年工钱

第177章 月薪顶我们十年工钱(1 / 2)

邻桌西装青年插话:听说请了个诺贝尔奖得主当教授,月薪顶我们十年工钱。

他忽然压低声音,上周我老婆半夜收摊,街上静悄悄的——要放在十年前,早被四联帮收保护费了。

卖报少年突然蹦出一句:阿妈说该给林生供长生牌位!满堂哄笑中,没人当真,却也没人反对。

得了,这事要是传到林先生耳朵里,准得挨骂!林先生还这么年轻,前途无量。

你倒好,张口就咒人……

身为商人,却比明星更受追捧,更引人议论。

这般奇特景象,恐怕也只有在香江才能见到。

只因林朝羽的所作所为,牵动着香江广大市民的生活。

不像其他国家的资本家,即便做公益,也只惠及少数人,更多是为博名声,并非真心实意。

就在众人纷纷称赞林朝羽之际,《香江每日时报》突然爆出一则负面新闻:

香江谁主沉浮?林朝羽?还是港督府?

报道直指:林朝羽另立华人法庭,自组执法机构,与港督府分庭抗礼。

此举当真只为华人谋利?

大学教育乃城市最高学府,理应由港督府统筹规划。

为何林朝羽能越俎代庖,代行港督府职权?

华人以林朝羽马首是瞻,却忘了香江的真正管理者是港督府。

这究竟是本末倒置,还是另有所图?

文章细数林朝羽这些年的举措,桩桩件件都显露出凌驾于港督府之上的迹象。

虽有些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如今林朝羽的名望、地位乃至影响力,都已远超港督戴麟趾。

如此局面,对香江是福是祸?

报道更暗示林朝羽包藏祸心,意图架空港督府,独揽大权。

《香江每日时报》本是香江名不见经传的小报。

可这则消息一出,销量竟直线飙升。

起初只有少数人议论此事,不出三日,已传遍整个香江。

这般诡异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民众的讨论风向也随之转变,从交口称赞转为众说纷纭。

林先生不至于此吧?他不过是个商人,就算权势再大,难道还能赶走港督府?我看啊,准是有人眼红林先生的成就,或是他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才放出这种消息。

不过话说回来,林先生这些举动,确实有点架空港督府的意思。

“这分明是有人故意在背后煽风点火!就以华人法庭为例,你们想想,那些英国人真的愿意管我们的闲事?还是说他们会好心帮我们调解矛盾?以往多少纠纷都是用刀子解决的,英国人什么时候管过?林先生大概是看不惯港督府那些人的做派,才提出申请的。

况且这事得到了港督府的批准,听说还有英国王室的特别许可。

所以林先生不可能有其他心思,只是迫于无奈罢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再说教育的事,那些英国人会舍得给我们建学校?要是让他们接手,他们真会用心教学生?肯定把大学变成吸血工具,不断压榨我们。

林先生想必是考虑到这点,才不肯放手。

再说,港督府要是有意见,又怎么会批两千亩地给林先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可到底是哪个没良心的畜生,居然这样抹黑林先生?这种人配待在香江吗?吃穿都靠林先生,还要反咬一口。

不行,必须把这些人揪出来,不然对不起林先生为我们做的一切!”

“没错……”

有人保持理智,但也有人心怀鬼胎。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利益,自然要不遗余力地诋毁林朝羽的名声。

而这些负面消息,经过某些人的添油加醋,越传越离谱,最终误导了许多不明真相的普通市民。

甚至连一些原本信任林朝羽的人,也开始怀疑——他做这么多事,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想压过港督府,还是为了自己的企业?

青山大厦,林朝羽的办公室。

许漫丽将一份《香江每日时报》递给林朝羽,同时汇报道:“现在香江到处都在传,说您为华人做的一切,其实是想要凌驾于港督府之上。

我已经派人调查,但目前还没有线索。”

林朝羽快速扫了一眼报纸,随手放在一旁:“无稽之谈,你处理就好,不必向我汇报。”

“可舆论发酵已经影响到我们旗下的公司,尤其是怡和洋行的股价大幅下跌。

如果不及时澄清,恐怕还会继续恶化。”

竟然连股市都被波及了?

林朝羽放下手中的笔,神色凝重:“看来散布谣言的人,是冲着股市来的,想从中渔利。

许秘书,你认为该怎么应对?”

1300字

“举办记者会表明立场,纯粹是为了香江的未来着想,我们仅以企业身份发声。

至于权力,根本不是我们的目标!”

林朝羽对此并未表态,只是缓缓摇头:“这么做,不正合他人心意?”

许漫丽疑惑地望着他:“林总的意思是?”

“对方既然想在股市中获利,绝不是简单追求涨跌差价,而是想吞并这些产业。

”林朝羽轻抚下巴,沉思着解释道:“许秘书,香江过去也有类似言论,为何此前影响有限,这次却能掀起全城热议,知道原因吗?”

“不清楚。”

“因为我的声望越来越高,再不下手,他们就彻底没机会了。

哼……终究还是太天真。

按计划处理就好,不必理会舆论。

况且,我最近风头过盛,有人替我败坏名声,反倒方便我退居幕后。”

林朝羽并未在意,但舆论的威力远超预期。

多家外媒跟进报道,令港督府倍感压力。

若事态继续发酵,一旦香江市民或外界信以为真,港督府的权威将荡然无存。

为此,戴麟趾紧急召开会议,向众人阐明事件的严重性。

警务处处长薛基夫提议:“港督大人,既然事态严峻,我们应立即遏制舆论蔓延!”

“封锁消息为时已晚,此事从一开始就充满蹊跷。

我认为背后必有重大阴谋,对方企图挑拨我们与林朝羽对立,坐收渔利。

当下关键,是揪出幕后主使。”

“薛处长,由你牵头成立专案组,彻查此案,务必缉拿真凶。

否则,香江刚复苏的经济将再受重创,明白吗?”

“是!”

既然《香江每日时报》是事件源头,薛基夫当即派人查封报社,全员带回警署审讯。

与此同时,港督戴麟趾亲自召开记者会回应 ……

他向各大媒体表示:“林朝羽的所有行为都严格遵循香江的法律规定,媒体的质疑毫无必要。

每项事务都经过港督府的慎重审核与批准,因此所谓林朝羽意图架空港督府的说法纯属谣言。”

他补充道:“成功企业家在取得成就后回报社会是人之常情,林朝羽只是在这方面做得更为突出,这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至于那些关于他觊觎港督府权力的传言,完全是捏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