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这么快又见面了!(2 / 2)

“到底怎么回事?”他疑惑地追问。

“看了就知道!”向东来说,“林绅士这是对你出手了!”

“对我出手?”胡应龙怔了怔,立刻打开了电视。

此时,电视台对杨再旺的采访已经播了一段时间。

胡应龙盯着屏幕,眉头紧锁。

故事以一波三折的方式叙述着。

首先,介绍了杨再旺的背景。

五年前,他还是个不识字的香江人,直到遇见林朝羽,上了夜校,学了知识,并在夜校的帮助下找到新工作,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他在应龙电灯制造公司一步步成长,开始从事电灯设计、开关设计和安装工作。

原本他的生活安稳,有工作、有妻女,年收入不错,年底还有奖金。

然而,好景不长。

他的老板胡应龙突然决定退出同舟共济互助会。

看到这里,胡应龙瞬间头皮发麻——自己的名字被公开点了出来,他不由得感到一阵惶恐。

这是要干什么?

林朝羽是想让他身败名裂吗?

紧接着,画面切到了对林朝羽的采访。

“没办法!”镜头前的林朝羽摊了摊手,无奈地说,“不是我逼他们退出,是他们自己要走的,我也无能为力。”

“同舟共济互助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当记者问林朝羽是否在强迫会员捐款建学校时,他摇头否认。

“第一,这是互助会通过的决议,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

既然通过了,就必须执行。”

“第二,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诉,我给了他们机会,但他们没有争取。”

“第三,申诉失败也可以退出,但必须自愿放弃互助会的福利,比如廉价的工业园区。

我从未强迫他们捐款。

林朝羽在采访中表示,他兴建学校不仅是为工人谋福利,更是为香江企业家培养未来人才,助力他们在全球化竞争中立足。

他强调,这些举措的受益者并非只有他一人,而是整个社会。

既然如此,为何要他独自承担这笔费用?

采访结束后,胡应龙的脸色极为阴沉。

尽管林朝羽并未点名,但这档节目显然针对的就是他胡应龙。

与此同时,杨再旺的生活也陷入困境。

当记者问及他的困难时,他直言不讳:“离开浪澄湾工业区让我无所适从,我习惯这里的工作,女儿也在附近的朝圣中学就读。”

记者追问为何不选择公立学校,杨再旺沉默片刻后回答:“公立学校里古惑仔横行,学生无心学习,我怕孩子学坏。

朝圣中学不同,林绅士绝不允许社团滋扰校园。

”这番言论可谓大胆,似乎暗指港府失职。

胡应龙的离开令杨再旺一家濒临绝境,但转机很快出现——林朝羽伸出援手,不仅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还协助创立新公司,提供贷款、融资、业务资源及技术支持,迅速填补了胡应龙的空缺。

看到这一幕,胡应龙哑口无言,只觉头皮发麻。

整期节目传递的核心信息再清晰不过:林朝羽简直是活菩萨。

他不仅为打工者铺路,为学子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如今更因金镛、胡应龙等势力的打压而蒙受不公。

试想,若林朝羽被这些跳梁小丑击垮,将来谁会为无技能者传授本领?谁会在失业者绝望时点亮希望?

这些人为何不思考——为何林朝羽的学校无人敢闹事?

因为闹事者,早已被林朝羽送入地狱。

林朝羽必须比那些帮派头目更狠才行。

胡应龙瘫在沙发上,眼前的电视剧完全看不进去,只觉得自己以后要是再创业,肯定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这下彻底社会性死亡了!

叮铃——

电话突然响起,胡应龙像抓炭火一样猛地抓起听筒:“喂,您好!”

“胡先生?我是马应彪!”电话那头传来马应彪的声音。

“马先生!”胡应龙立刻打起精神,急声道:“我们的工业园区进展如何了?”

“胡先生,我正想跟您说这事,我们在圆朗的工业园不太顺利,今天挖掘机挖出了个大水坑,整个地都被淹了。

现在全球原材料都在涨价,预算已经不够了!”马应彪无奈地解释道。

“什么?”胡应龙彻底懵了,“那……那现在怎么办?”

马应彪迅速接话:“胡先生,我看您能不能再凑八十万?我们这边也想想办法!”

“八十万?”胡应龙脑子嗡嗡响,忍不住道,“我哪还有八十万?”

“胡先生,您看能不能再想想办法?”马应彪劝道,“我知道这很为难,但再难也得咬牙撑住,否则我们这辈子都得被林朝羽压着,您甘心吗?”

胡应龙沉默片刻,一咬牙:“行,我尽量凑!”

之前投的两百万几乎是他全部积蓄,剩下的一百万里,八十万用来买设备,二十万雇人。

他看了看自己的别墅,狠下心盘算着实在不行就卖掉,至少能换一百万。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付出且无法收回的投入,比如时间、金钱、精力或情感。

对企业来说,生产商品时投入的资金和其他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无论商品最终卖不卖得出去,这些钱都收不回来了。

大多数人都不愿放弃已经投入的成本,这种心理驱使他们不断追加投资,试图翻盘。

此刻的胡应龙便是如此。

他已经砸进去两百多万,心有不甘,更不愿认输,还想再赌一次。

然而……

胡应龙拿起电话,拨通了向东来的号码。

“阿来!”电话接通后,他迫不及待地说道,“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胡哥,你看那个电视节目了吗?”向东来在电话那头问道。

“看了,没什么特别的!”胡应龙咬牙切齿地回答,“阿来,我还有件事要跟你说!”

“什么事?”向东来问。

“之前那个工业园区的项目,你还记得吧?”胡应龙追问,“我记得你没投,对不对?”

“对,两百多万太多了,你知道我的,不太敢冒险。

”向东来解释道,“我留了一笔钱准备做别的。

哥,你问这个干嘛?”

“我想找你借点钱。

”胡应龙顿了顿,语气略显犹豫,“你手头宽裕吗?”

“哥,你借钱做什么?”向东来警觉起来。

“一百万,工业园有点小问题,需要再投点钱。

”胡应龙深吸一口气,“你放心,等我赚了钱,一定还你!”

向东来沉默了片刻,心里暗自嘀咕:就这工业园还想和林朝羽竞争?还指望赚一百万还我?开什么玩笑!

“不好意思,胡哥。

”他干脆拒绝,“我买房了,剩下的钱都投在电视馆上,现在一分钱都没有。”

“真的一点都拿不出来?”胡应龙不死心,“阿来,我说话算话,这钱肯定会还,连我你都不信?”

“真没了。

”向东来语气冷淡,“哥,你要真想投资,不如把别墅抵押或者卖掉。

我是真帮不上忙。

不好意思,我还有事,先挂了。”

电话挂断,胡应龙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