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朝堂册封争议(2 / 2)

嬴政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彼此的心意。远处的咸阳城灯火万家,孩童的嬉笑、商贩的吆喝、戍卒的归歌,交织成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这是她穿越千年所求的盛世,是她以威仪守护的山河。

次年三月,册封大典如期举行。芈玉身着十二章纹皇后礼服,头戴凤冠,一步步走上祭天高台。嬴政亲自为她戴上皇后金印,礼乐声震彻云霄,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四夷使节俯首称臣。她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下方跪拜的臣民,扫过这片生机勃勃的大秦疆土,心中默念:

“从此,芈玉为大秦皇后,以威仪镇八方,以智谋安社稷,与陛下共守这万里河山,直至千秋万代。”

风过长安,吹动她的凤袍,也吹动了大秦盛世的序章。这段跨越千年的传奇,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凤冠上的东珠随着芈玉的步伐轻轻摇曳,折射出金殿内璀璨的光晕。册封大典结束后,她身着皇后朝服,在宫人的簇拥下走向中宫。途经御花园时,一阵熟悉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嬴政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她身边。

“玉儿,随朕去看看炼妖坊的新成果。”他牵起她的手,语气中带着几分雀跃。如今的炼妖坊,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仅能研制兵器的作坊,在芈玉的主持下,这里不仅改良出了更先进的农耕工具,还培育出了抗旱耐寒的新粮种,成为大秦繁荣的重要基石。

来到炼妖坊,工匠们纷纷跪地行礼,眼中满是崇敬。芈玉走到新研制的“翻土犁”旁,轻轻抚摸着光滑的木柄:“陛下,有了这改良的犁具,关中平原的亩产至少能提高三成,再过几年,大秦便再也不会有饥馑之患。”

嬴政望着她眼中的光彩,心中满是欣慰。他忽然将她揽入怀中,在她耳边低语:“朕不仅要大秦无饥馑,更要大秦无战乱,无内忧,而这一切,都因你而起。”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赶来,递上一封来自南疆的急报。芈玉展开一看,眉头微蹙:“百越余部勾结南蛮,在边境作乱,还掳走了当地的百姓。”

嬴政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朕即刻命蒙恬率军南下!”

“陛下,不必劳师动众。”芈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臣妾愿亲往南疆,以皇后之威仪,晓谕百越各部,若他们执迷不悟,再动兵戈不迟。”

嬴政有些犹豫,南疆艰险,他怎忍心让她涉险。芈玉却轻轻拍了拍他的手:“陛下忘了,臣妾不仅是大秦的皇后,更是当年那个凭‘噬魂钉’破了突厥妖马阵的芈玉。”

三日后,芈玉身着银甲,腰佩镇魂剑,率领一支轻骑启程南下。临行前,嬴政亲自送到城外,将一枚虎符交到她手中:“玉儿,若事不可为,即刻调兵,朕在咸阳等你归来。”

芈玉翻身上马,回首望去,嬴政的身影在城楼上格外醒目。她抱拳行礼,声音嘹亮:“臣妾定不负陛下,不负大秦!”

马蹄扬起尘土,朝着南疆的方向疾驰而去。阳光洒在她的银甲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她那震慑四方的威仪,终将照亮大秦的每一寸土地,续写属于她这位穿越而来的皇后的不朽传奇。

南疆的烈日如同熔炉,炙烤着崎岖的山路。芈玉率领轻骑穿行在密林之中,银甲被汗水浸透,却依旧身姿挺拔。随行的副将赵信忍不住开口:“皇后娘娘,前方就是百越人的聚居地,他们素来凶悍,又受奸人挑唆,恐怕不会轻易听劝。”

芈玉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寨,沉声道:“越是凶悍,越要先礼后兵。传我命令,全军就地扎营,不得擅自挑衅。”

次日清晨,芈玉只带了两名护卫,身着皇后常服,前往山寨。刚到寨门,便被手持长矛的百越勇士拦住,为首的首领怒目而视:“大秦的女官,滚回去!我们不稀罕你们的假意安抚!”

芈玉神色平静,缓缓开口:“我乃大秦皇后芈玉,此次前来,并非为了征战,而是为了救你们的族人。”她转头看向山寨后方,“近日南蛮部落以粮草为诱饵,挑唆你们与大秦为敌,可你们可知,他们早已与匈奴勾结,待你们两败俱伤,便会趁机吞并你们的土地,奴役你们的族人!”

首领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显然并未全信。芈玉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这是我们截获的南蛮与匈奴的密信,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此外,大秦愿为你们提供粮种和农具,帮助你们开垦荒地,不再受饥馑之苦,何必为他人做嫁衣?”

就在这时,山寨内突然传来呼救声,一名百越老者跌跌撞撞地跑出来:“首领,不好了!南蛮人突然袭击,抢走了我们的粮食,还杀了不少族人!”

首领脸色大变,芈玉立刻道:“赵信,率轻骑支援!”早已埋伏在附近的秦军迅速出击,与南蛮人展开激战。芈玉拔出镇魂剑,身形如电,剑光闪过之处,南蛮士兵纷纷倒地。首领见状,也立刻率领百越勇士加入战斗。

一番激战过后,南蛮人被彻底击溃。百越首领走到芈玉面前,躬身行礼:“多谢皇后娘娘救命之恩,之前是我等糊涂,错信了奸人。从今往后,百越各部愿归顺大秦,永不再反!”

芈玉扶起他,微微一笑:“从今往后,我们都是大秦的子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半月后,芈玉带着归顺的百越各部返回咸阳。嬴政早已在城门外等候,看到她平安归来,立刻迎了上去,紧紧握住她的手:“玉儿,你辛苦了。”

芈玉眼中满是笑意:“陛下,南疆已定,大秦的江山,又多了一道屏障。”

九、西域都护的建制华章

西域都护府的牌匾被工匠们稳稳地挂在楼兰城的主官署之上,朱红底色配着鎏金大字,在西域的烈日下熠熠生辉。蒙恬手持嬴政亲授的兵符,站在署衙前的高台上,高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西域已定,为固疆土、安民心,特设西域都护府,统辖三十六国,节制驻军,掌管邦交。封蒙恬为西域都护,总领一切事务;赐皇后芈玉西域节制之权,凡涉及民生、商贸、军务者,皆可便宜行事。钦此!”

台下,西域各国的新首领纷纷跪拜,山呼万岁。他们皆是在尉屠耆伏诛后,由芈玉提议、嬴政批准的贤能之人,此刻望着高台上象征大秦权威的旗帜,眼中满是敬畏。

芈玉身着镇国皇后朝服,立于蒙恬身侧,目光扫过这片刚刚纳入大秦版图的土地,沉声道:“诸位首领,从今往后,西域便是大秦的疆土,尔等皆是大秦的子民。大秦不会苛待任何一方百姓,会开通商道、兴修水利、传播农耕技艺,让大家安居乐业。但若是有人敢再勾结外敌、作乱犯上,必以大秦律法严惩不贷!”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穿透了人群的窃窃私语,直抵每个人的心底。一位白发苍苍的龟兹老首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道:“皇后娘娘英明!我等愿遵大秦律法,永世归顺,绝无二心!”

话音刚落,其他首领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效忠之声响彻楼兰城。

接下来的数月,芈玉留在西域,亲自督办各项事务。她从大秦调来了精通农耕的官吏,教西域百姓种植改良后的粮种;命炼妖坊的工匠带着工具前来,帮助当地人开采玉石、炼制铁器;还主持修建了一条从楼兰通往咸阳的官道,沿途设置驿站、烽火台,既方便了商旅往来,也加强了军事防御。

一日,芈玉正在查看新修的水渠,蒙恬匆匆赶来:“皇后娘娘,大月氏国派使者前来,说愿意献上三座城池,请求纳入大秦版图,只盼大秦能庇护他们免受安息国的侵扰。”

芈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是好事。告诉使者,大秦欢迎大月氏归降,朕会命人前去划定疆界,同时调派一支军队驻守边境,抵御安息国的入侵。”

蒙恬点头应下,又道:“娘娘,还有一事。丝绸之路开通后,商旅络绎不绝,大秦的丝绸、瓷器在西域供不应求,而西域的玉石、香料也深受大秦百姓喜爱,两地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税收已远超预期。”

芈玉微微一笑:“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只有让百姓富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继续加强商道的安保,确保商旅安全,同时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不能让贪官污吏损害了两国百姓的利益。”

在芈玉的悉心治理下,西域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曾经的战乱之地,如今变得五谷丰登、商旅云集,各族百姓和睦相处,共同谱写着大秦西域的繁荣篇章。

十、安息使团的挑衅试探

西域的安定并未持续太久。这日,鸿胪寺传来急报,安息国派遣使团抵达西域都护府,声称要面见大秦皇后,商议两国邦交事宜。

芈玉正在批阅西域的民生奏折,听闻此事,眉头微蹙。安息国是西域以西的大国,国力强盛,素来与大秦没有往来,如今突然遣使前来,恐怕来者不善。

“传旨下去,让安息使团在驿馆休整,三日后在都护府大堂召见。”芈玉放下手中的笔,对身边的内侍说道,“另外,命人密切监视使团的动向,任何异常都要及时汇报。”

三日后,安息使团走进了都护府大堂。为首的使者名叫安提帕特,身材高大,身着华丽的波斯锦袍,眼神中带着几分傲慢与审视。他见到芈玉,只是微微躬身,并未行跪拜之礼,语气平淡地说道:“安息国使者安提帕特,拜见大秦皇后。”

芈玉神色平静,并未计较他的失礼,淡淡开口:“安提帕特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知贵国此次遣使,有何贵干?”

安提帕特笑了笑,说道:“皇后娘娘,我国国王久闻大秦强盛,心生仰慕,特遣我等前来,希望能与大秦建立邦交,互通有无。不过,在建立邦交之前,我国国王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哦?什么请求?”芈玉问道。

安提帕特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我国国王希望,大秦能将西域的三座城池割让给安息国,作为两国建交的‘诚意’。此外,大秦与西域的贸易,安息国要抽取三成税收。若皇后娘娘同意,我国便与大秦永结盟好;若不同意,恐怕两国只能兵戎相见了。”

此言一出,大堂之上的秦军将领顿时怒不可遏。蒙恬上前一步,厉声喝道:“大胆!竟敢觊觎我大秦疆土,还敢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简直是痴心妄想!”

安提帕特脸色不变,冷笑道:“将军何必动怒?我国国力强盛,铁骑数十万,若真要开战,大秦未必能占到便宜。况且,西域刚刚平定,民心未稳,若此时开战,恐怕会引发大乱,到时候,皇后娘娘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芈玉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她知道,安提帕特是在故意挑衅,想试探大秦的底线。她缓缓站起身,走到安提帕特面前,目光如炬:“安提帕特使者,你回去告诉你们国王,大秦的疆土,一寸也不能少!大秦的贸易,也绝不会让外人指手画脚!若安息国敢出兵侵犯,我大秦必当奉陪到底,让你们尝尝大秦铁骑的厉害!”

“皇后娘娘这是要拒绝我国的好意?”安提帕特脸色一沉。

“好意?”芈玉冷笑一声,“用割地、征税来要挟的‘好意’,我大秦不稀罕!送客!”

安提帕特见芈玉态度坚决,知道再纠缠下去也没有意义,冷哼一声,转身带着使团离开了都护府。

蒙恬看着他们的背影,怒声道:“娘娘,安息国如此狂妄,我们绝不能忍!不如主动出兵,教训他们一下!”

芈玉摇了摇头:“不可。安息国国力强盛,贸然出兵,只会两败俱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加强西域的防御,做好开战的准备。同时,派人前往安息国,打探他们的虚实,寻找他们的弱点。”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传旨下去,命西域驻军加强边境防御,修筑堡垒,囤积粮草;命炼妖坊加急赶制‘轰天雷’和‘破邪弩’,运往西域;另外,联络大月氏等归顺的西域国家,结成同盟,共同抵御安息国的入侵。”

蒙恬躬身领命:“臣遵旨!”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西域的土地上悄然酝酿。芈玉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但她无所畏惧。为了大秦的疆土,为了西域的安宁,她必须再次拿起武器,以镇国皇后的威仪,守护好这片土地。

十一、边境烽火的骤然燃起

不出芈玉所料,半个月后,安息国突然撕毁了所有的外交试探,派遣十万大军,突袭大秦西域边境的疏勒城。疏勒城守将猝不及防,拼死抵抗,却因兵力悬殊,城池很快便被攻破,守将战死,城中百姓遭到了安息军队的屠戮。

消息传回都护府,芈玉勃然大怒。她立刻召集将领们议事,大殿之上,气氛凝重。

“安息国竟敢如此嚣张,屠戮我大秦百姓,此仇不共戴天!”蒙恬一拳砸在案几上,眼中满是怒火。

“将军说得是!我们必须立刻出兵,收复疏勒城,为死去的百姓和将士报仇!”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

芈玉神色冰冷,沉声道:“安息国的野心,远不止疏勒城。他们想要的,是整个西域。我们不能冲动,必须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

她走到舆图前,指着上面的标记,说道:“疏勒城位于西域边境的咽喉之地,一旦失守,安息军队便能长驱直入。如今,安息大军正驻扎在疏勒城,气焰嚣张。我们可以兵分三路,一路由蒙将军率领,正面进攻疏勒城,吸引安息军队的注意力;一路由赵信将军率领,绕道疏勒城后方,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还有一路,由大月氏国王率领西域联军,从侧面袭击安息军队的侧翼。三路大军同时出击,定能一举击溃安息军队!”

将领们纷纷点头,对芈玉的计策表示赞同。

“好!就按这个计划行事!”芈玉下令道,“蒙将军,你率领五万大军,明日清晨出发,正面进攻疏勒城;赵信将军,你率领三万大军,今夜便出发,绕道疏勒城后方;大月氏国王,麻烦你率领两万西域联军,配合赵将军的行动,袭击安息军队的侧翼。记住,务必在三日后的清晨,同时发起进攻!”

“遵旨!”众将领齐声领命,转身离去准备。

当晚,赵信率领三万大军,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都护府,向疏勒城后方进发。大月氏国王也率领西域联军,紧随其后。蒙恬则在营中整顿军队,准备明日的正面进攻。

芈玉站在营寨的高台上,望着夜色中出征的军队,心中满是牵挂。她知道,这场战争关乎着西域的命运,关乎着大秦的尊严,容不得半点差错。

三日后清晨,天刚蒙蒙亮,疏勒城外便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蒙恬率领五万大军,向疏勒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安息军队猝不及防,连忙组织防御。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赵信率领的大军突然出现在安息军队的后方,切断了他们的粮草供应。大月氏国王率领的西域联军也从侧面发起了袭击,安息军队腹背受敌,顿时陷入了混乱。

安息军队的将领见状,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撤退。但此时,大秦军队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将安息军队团团围住。

“杀!”蒙恬手持长枪,身先士卒,冲入安息军队之中,所向披靡。秦军士兵们也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安息军队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安息军队终于被彻底击溃,十万大军死伤过半,剩下的残部仓皇向西逃窜。大秦军队成功收复了疏勒城,解救了城中幸存的百姓。

芈玉接到捷报,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立刻下令,命蒙恬率领大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安息军队的残余势力,确保西域边境的安宁。

十二、镇国威仪的万古流芳

蒙恬率领大军,一路追击安息残部,直抵安息国的边境。安息国王见大秦军队势不可挡,吓得连忙派遣使者,前往大秦军营求和,表示愿意向大秦称臣纳贡,永不侵犯大秦疆土。

蒙恬将此事上报给芈玉,芈玉召集将领们商议后,决定接受安息国的求和。她知道,穷寇莫追,过度用兵只会损耗大秦的国力。只要安息国真心归顺,不再作乱,便可以给他们一次机会。

不久后,安息国使者带着厚重的贡品,来到西域都护府,向芈玉递交了降书。芈玉代表大秦,接受了安息国的归顺,并与他们签订了盟约,规定安息国每年向大秦缴纳贡品,开放边境贸易,两国永结盟好。

至此,西域边境的危机彻底解除。大秦的威名,远播至西域以西的各个国家,再也无人敢轻易挑衅。

芈玉在西域待了整整一年,直到西域的局势彻底稳定,才启程返回咸阳。当她的车队抵达咸阳城外时,嬴政早已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外等候。

“玉儿,你辛苦了!”嬴政快步走上前,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思念与赞许。

芈玉微微一笑:“陛下,臣妾不负所托,西域已定,安息国也已归顺,大秦的疆土,更加稳固了。”

“说得好!”嬴政哈哈大笑,“你不仅是朕的皇后,更是大秦的功臣!朕要为你举行盛大的庆功宴,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秦有一位文武双全、威仪天下的镇国皇后!”

庆功宴上,文武百官纷纷向芈玉敬酒,称赞她的功绩。嬴政更是当场宣布,赐芈玉“万国来朝”金印,特许她在朝堂之上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话语权,成为大秦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如此至高权力的皇后。

芈玉站起身,举起酒杯,对嬴政和百官说道:“这杯酒,敬陛下,敬大秦,敬所有为大秦付出的将士和百姓!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大秦的盛世,必将万古长青!”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咸阳宫。

岁月流转,又过了十年。在芈玉和嬴政的共同治理下,大秦的国力达到了顶峰,疆域辽阔,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真正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这一日,芈玉再次登上咸阳宫的观星台,望着脚下繁华的咸阳城,望着这片由她和嬴政共同守护的万里江山,心中满是感慨。她从一个来自未来的普通女子,一步步成为大秦的镇国皇后,用自己的智慧与威仪,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嬴政走到她身边,轻轻拥住她:“玉儿,有你在,真好。”

芈玉靠在他的肩上,眼中满是温柔:“陛下,有你,有大秦,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们的身上,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这段穿越千年的爱恋,这份守护江山的赤诚,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成为大秦盛世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