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朝堂册封争议(1 / 2)

一、龙椅之上的惊天提议

咸阳宫的朝堂之上,金砖铺就的地面反射着殿顶鎏金铜灯的冷光,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秦始皇嬴政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光影中流转,目光如寒潭般威严地扫视着下方躬身侍立的群臣。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沉默片刻后,清了清嗓子,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今日,朕欲册封芈玉为‘护国夫人’,赐金印紫绶,享正一品俸禄,众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如同惊雷在平静的湖面炸响,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原本肃静的大殿瞬间被打破。站在群臣前列的李寒钟猛地抬起头,脸色阴沉得能滴出墨来,眼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不满与愤怒。他乃是三朝元老,出身陇西李氏名门,自恃功高权重,一直对芈玉这样一个凭空出现、且屡屡在朝中崭露头角的女子心怀芥蒂,此刻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

“陛下,万万不可!”李寒钟向前迈了一大步,撩起朝服下摆跪倒在地,声音洪亮得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掉落,“自古以来,女子干政,必乱朝纲!芈玉虽在边疆略有微功,但她毕竟是一介女流,怎能册封如此高位,赐‘护国’之名?这不仅不合祖制,更会让天下诸侯耻笑我大秦无人,成何体统!”

他的话音刚落,站在右侧的几位六国旧贵族立刻对视一眼,纷纷出列附和。原齐国大夫田承业躬身道:“陛下,李大人所言极是。女子当恪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岂能抛头露面,干预朝堂封赏之事?芈玉此举,已是僭越本分,若再加封,恐动摇国本啊!”

“陛下,臣也附议!”原赵国将军赵烈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那芈玉不过是凭借些奇技淫巧改良了战车,便想窃取‘护国’之名,未免太过异想天开。我大秦将士浴血奋战,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女子的小聪明?此事若成,恐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反对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一波高过一波。嬴政的眉头微微皱起,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停顿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原本以为,芈玉的功绩有目共睹,册封之事理应顺理成章,却没想到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他的目光在群臣中缓缓扫视,试图寻找支持自己的力量,最终落在了站在殿中一侧的芈玉身上。

二、金殿之上的功绩辩驳

芈玉静静地站在朝堂一侧,一身淡紫色宫装衬得她身姿挺拔,听着众人的反对之声,她的脸色平静如水,仿佛那些尖锐的指责都与自己无关,但眼底深处却悄然燃起了一股怒火。她深知,这些人反对的从来不是“护国夫人”这个封号,而是她身为女子却手握实权、功高盖主的事实,不过是借机打压罢了。

待群臣的反对声稍稍平息,芈玉向前走了三步,微微欠身,向秦始皇行了一个标准的宫礼,动作从容不迫,尽显风骨。然后,她缓缓挺直腰杆,目光如炬般扫过下方的反对者,清脆而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诸位大人,芈玉虽为女子,却也知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自入秦以来,我一心为大秦效力,从未有过半分私心,所列功绩,桩桩件件皆有实证,岂容尔等随意诋毁?”

她转头看向嬴政,语气恭敬却坚定:“陛下,三个月前,突厥以‘妖马阵’突袭我大秦北境,其战马皆喂以妖丹,刀枪不入,速度奇快,我大秦守军节节败退,三日之内连失三座城池,死伤将士逾万。若非我连夜改良战车,在车轴两侧加装‘噬魂钉’,以玄铁混合朱砂淬炼,专破妖物邪力,试问,凭我大秦常规战车,如何能抵挡那些妖马的冲击?又怎能在七日之内收复失地,斩杀突厥大将阿史那骨咄,保住北境数百万百姓的安宁?”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朝堂上的窃窃私语声瞬间消失。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大臣面露沉思之色,他们不得不承认,当时北境战事危急,正是芈玉的改良战车扭转了战局,这功绩确实实实在在,无可辩驳。

这时,廷尉李斯出列,躬身道:“陛下,芈玉姑娘所言非虚。臣曾亲自查验北境战报,‘噬魂钉’确实威力无穷,突厥妖马触之即死,此等奇思妙想,实为我大秦之幸。此外,芈玉姑娘在炼妖坊任职期间,改进锻造工艺,研制出‘破邪弩’‘镇魂剑’等诸多威力强大的兵器,如今我大秦军中已有三成士兵配备了这些新式兵器,军事力量较之前提升数倍,此等功绩,足以嘉奖。”

芈玉接着说道:“再者,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从未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更未干预过朝堂决策,何来‘干政乱纲’之说?诸位大人一口一个‘女子本分’,难道女子就只能困于后宅,眼睁睁看着国家危难而无动于衷吗?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皆是女子中的豪杰,为何到了我芈玉这里,为国效力反而成了僭越之举?”

她的言辞恳切,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自信,让一些原本坚决反对的大臣也开始动摇,脸上露出了迟疑之色。朝堂上的气氛,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三、局势逆转的关键发声

朝堂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支持与反对的双方陷入了僵持。李寒钟脸色铁青,死死地盯着芈玉,似乎想从她身上找出一丝破绽,却只能看到她从容不迫的神情。田承业等人也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反驳芈玉的话。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将军蒙骜缓缓出列。他须发皆白,身形却依旧挺拔,作为大秦的开国功臣,他的话语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蒙骜先是向嬴政行了一礼,然后转头看向群臣,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陛下,诸位同僚,老臣以为,芈玉姑娘的功绩确实值得嘉奖。想我大秦自一统六国以来,外有匈奴、突厥等异族虎视眈眈,内有六国旧部蠢蠢欲动,正是用人之际。芈玉姑娘虽为女子,却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凭借自己的才智立下赫赫战功,此等胆识与魄力,就连许多男儿都望尘莫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反对的旧贵族,语气严肃:“至于‘女子干政’之说,老臣不敢苟同。芈玉姑娘所做之事,皆是为了增强我大秦国力,保卫边疆安宁,从未涉足朝堂权力之争,何来‘干政’?若仅仅因为她是女子,就否定她的一切功绩,不仅有失公允,更会让天下有识之士寒心,今后谁还敢为大秦效力?”

蒙骜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紧接着,御史大夫冯劫也出列附和:“陛下,蒙老将军所言极是。芈玉姑娘改良兵器、镇守北境,功绩卓着,册封‘护国夫人’实至名归。此举不仅能彰显陛下的知人善任,更能激励天下百姓,不分男女,皆为大秦尽心尽力。”

随着这两位重臣的发声,朝堂上的局势瞬间发生了逆转。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们纷纷倒向支持芈玉的一方,就连一些原本反对的大臣,也因为忌惮蒙骜的威望,或是被芈玉的功绩所说服,选择了沉默。

李寒钟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猛地一拍地面,怒声道:“蒙老将军,你怎能被一个女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她今日能凭功绩获封,明日就能凭封号干预朝政,此风一开,后患无穷啊!”

“李大人此言差矣!”芈玉立刻反驳,“我芈玉一心向秦,若有半分干预朝政之心,甘受五马分尸之刑!再者,陛下英明神武,朝堂之上有诸位大人辅佐,岂能容我一个女子肆意妄为?李大人如此固执己见,莫非是因为我之前弹劾过你侄子贪赃枉法之事,故意公报私仇?”

这话一出,李寒钟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没想到芈玉竟然会当众揭他的短,一时之间竟语塞无言,只能气得浑身发抖。

嬴政看到局势已经彻底转变,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沉声道:“好了,诸位爱卿不必再争。芈玉功绩卓着,忠心可嘉,册封‘护国夫人’,实至名归。朕意已决,今日便昭告天下,举行册封大典!”

四、册封定局的暗流涌动

随着秦始皇的一声令下,朝堂上的争议终于尘埃落定。反对者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嬴政的威严和芈玉确凿的功绩面前,也只能纷纷躬身领旨,不敢再有异议。

芈玉再次向嬴政深深行了一礼,声音恭敬:“谢陛下隆恩!芈玉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今后必将更加尽心竭力,为大秦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她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同时也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在大秦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但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的敌视和暗算。

嬴政看着她,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朕相信你。即日起,芈玉为护国夫人,可自由出入宫门,参与军事议事,享相应礼制。李斯,你负责筹备册封大典,三日后举行。”

“臣遵旨!”李斯躬身领命。

散朝之后,大臣们纷纷散去,李寒钟路过芈玉身边时,停下脚步,眼神阴鸷地说道:“芈玉,你别得意太早,今日之辱,我李寒钟记下了,咱们走着瞧!”

芈玉冷笑一声,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李大人,若想找我麻烦,还请先管好自己的家人,别哪天东窗事发,连累了整个陇西李氏。”

李寒钟气得脸色铁青,狠狠哼了一声,拂袖而去。田承业等几位六国旧贵族也围了上来,眼神中充满了敌意,却只是狠狠瞪了芈玉一眼,便转身离开了。

这时,蒙骜走到芈玉身边,语重心长地说道:“芈玉姑娘,今日虽获册封,但树敌过多,今后行事务必小心谨慎。朝堂之上,人心叵测,切不可掉以轻心。”

芈玉躬身道:“多谢蒙老将军提醒,芈玉谨记在心。若无老将军今日发声,恐怕此事难以如此顺利。”

“你不必谢我,”蒙骜摆了摆手,“你的功绩有目共睹,老夫只是实话实说。大秦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希望你能始终保持初心,为大秦效力。”

说完,蒙骜便带着手下离开了。芈玉站在空荡荡的朝堂之上,望着远处的龙椅,眼神变得愈发坚定。她知道,这只是她在大秦立足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将会更加艰难,但她无所畏惧。

三日后,册封大典如期举行。咸阳宫内外张灯结彩,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各国使节也纷纷前来观礼。芈玉身着华丽的礼服,手持金印,一步步走上高台,接受嬴政的册封。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她的眼神威严而坚定,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仪,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折服。

然而,无人知晓的是,在大典的暗处,几道阴狠的目光正死死地盯着芈玉,一场针对她的阴谋,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李寒钟与田承业等人在角落中低语,眼神中闪烁着恶毒的光芒,他们绝不会容忍一个女子在大秦的朝堂上如此风光,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五、暗处蛰伏的毒计

册封大典的礼乐声还在咸阳宫的上空回荡,芈玉身着绣着凤凰纹样的礼服,手持护国夫人金印,在宫女的簇拥下返回自己的寝殿。一路上,宫人纷纷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敬畏,可这份表面的尊崇之下,却藏着难以言说的暗流。

与此同时,李府的密室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阴沉的脸。李寒钟坐在主位上,手指死死攥着茶杯,杯壁被捏得咯咯作响。“那个贱人,竟然真的当上了护国夫人,还敢当众羞辱我,此仇不共戴天!”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的怨毒几乎要将烛火吞噬。

田承业坐在一旁,轻轻摩挲着胡须,阴恻恻地说:“李大人息怒,那芈玉如今深得陛下信任,又有蒙骜、李斯等人支持,明着与她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咱们得想个万全之策,让她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田大人说得是,”原韩国贵族韩渊接口道,“那芈玉最得意的便是她改良的兵器和破敌的功绩,咱们何不从此处下手?我听说,她炼妖坊中近日正在研制一种新的火药,名为‘轰天雷’,威力无穷。若是……”他故意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若是让这‘轰天雷’在炼妖坊中意外引爆,不仅能毁掉她的心血,还能嫁祸于她,说她私造禁器,意图谋反!”

李寒钟眼睛一亮,拍案而起:“好主意!炼妖坊中工匠众多,一旦爆炸,必定死伤惨重,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就算陛下再信任她,也无法为她开脱!”

“不过,”田承业沉吟道,“炼妖坊守卫森严,又有芈玉布下的结界,寻常人根本进不去。咱们需要一个内应。”

“这好办,”李寒钟冷笑一声,“我侄子李越之前虽因贪赃枉法被芈玉弹劾,革去了官职,但他在炼妖坊中还有不少旧部。我早已暗中联络了他,他对芈玉恨之入骨,愿意为我们效力。”

几人相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阴狠的笑容。一场针对芈玉的阴谋,在密室的阴影中,悄然成型。

六、炼妖坊的惊魂夜

三日后,夜色如墨,咸阳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唯有炼妖坊内,依旧灯火通明,工匠们正在芈玉的指导下,调试着最新一批的“轰天雷”。

芈玉穿着一身劲装,亲自检查着火药的配比,眉头微蹙。“这个比例还需要调整,威力不够,而且稳定性太差,容易发生意外。”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记录着数据,丝毫没有察觉,一道黑影正躲在暗处,紧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黑影正是李越,他借着昔日在炼妖坊的人脉,混进了工匠之中,此刻正趁着众人忙碌之际,悄悄溜到了火药储存室附近。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瓷瓶,里面装着特制的引火粉,只要将其撒在火药上,再用银针引燃,便能引发剧烈的爆炸。

李越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守卫,手指颤抖着打开瓷瓶。就在他准备将引火粉撒向火药桶时,一只冰冷的手突然抓住了他的手腕。

“你在做什么?”芈玉的声音如同寒潭,带着刺骨的寒意。她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身后,眼中满是冰冷的杀意。

李越吓得魂飞魄散,挣扎着想要挣脱,却被芈玉死死按住。“护、护国夫人,我……我只是路过!”他结结巴巴地辩解着,眼神躲闪,不敢与芈玉对视。

芈玉冷笑一声,一把夺过他手中的瓷瓶,放在鼻尖闻了闻,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阴沉:“引火粉?看来,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置我于死地啊。”

就在这时,储存室的门突然被撞开,一群蒙面人冲了进来,手中拿着刀剑,朝着芈玉砍来。“杀了她!”为首的蒙面人嘶吼道,正是李寒钟安排的死士。

芈玉眼神一凛,将李越推给身边的护卫,拔出腰间的镇魂剑,迎了上去。镇魂剑在灯光下闪烁着幽蓝的光芒,蕴含着强大的破邪之力。她身形灵动,如同一只矫健的猎豹,剑招凌厉,每一次挥剑,都能带走一名死士的性命。

“铛!”一把长刀朝着她的头顶劈来,芈玉侧身躲过,同时反手一剑,刺穿了对方的胸膛。鲜血溅在她的脸上,更添了几分煞气。她扫视着眼前的死士,冷声道:“你们是谁派来的?李寒钟?还是那些六国旧贵族?”

无人应答,死士们如同疯了一般,疯狂地朝着她进攻。芈玉虽武艺高强,但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渐渐有些体力不支。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蒙骜带着禁军及时赶到,将剩下的死士团团围住。

“护国夫人,末将救驾来迟!”蒙骜翻身下马,大声说道。

有了禁军的支援,死士们很快便被剿灭。芈玉收剑而立,看着地上的尸体,眼神冰冷。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一场更大的风暴,还在等着她。

七、金殿对峙的真相

次日清晨,炼妖坊爆炸未遂的消息传遍了咸阳城,朝野震动。嬴政龙颜大怒,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在朝堂之上审问此事。

李越被押到殿中,吓得瘫倒在地,浑身颤抖。芈玉站在一旁,神色平静地叙述了昨晚发生的事情,并将那瓶引火粉呈给了嬴政。

“陛下,李越潜入炼妖坊,意图引爆火药,嫁祸于臣,其背后必有主使!”芈玉沉声道。

李寒钟心中一紧,强作镇定地出列道:“陛下,此乃李越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他因怀恨芈玉弹劾他,才做出这等蠢事,还请陛下明察!”

“李大人说得倒是轻巧,”芈玉冷笑一声,“李越不过是个被革职的小官,若无背后之人支持,他如何能混进守卫森严的炼妖坊?又如何能调动这么多死士?”

她转头看向嬴政,继续说道:“陛下,臣怀疑,此事与田承业、韩渊等六国旧贵族有关。他们一直对臣心怀不满,又对大秦的统治心怀怨恨,此次正是想借此事,毁掉炼妖坊,削弱我大秦的军事实力,甚至嫁祸于臣,动摇国本!”

田承业等人脸色一变,纷纷跪倒在地:“陛下,冤枉啊!芈玉这是血口喷人,臣等绝无此事!”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李斯出列道:“陛下,臣有证据。昨晚禁军在围剿死士时,从一名死士的身上搜出了一枚令牌,上面刻着‘韩’字,正是韩渊家族的信物。此外,臣还查到,李越近日与田承业、韩渊等人来往密切,多次在密室中会面。”

说着,李斯将令牌和调查记录呈了上去。嬴政接过令牌,脸色铁青,猛地将其摔在地上:“好胆!朕待你们不薄,你们竟然勾结外人,意图谋反!”

田承业、韩渊等人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陛下,臣等知错了,求陛下饶命!”

李寒钟见大势已去,也跪倒在地,浑身冰凉。他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栽了。

嬴政眼神冰冷地扫视着他们,沉声道:“来人,将李寒钟、田承业、韩渊等人拿下,打入天牢,等候发落!李越罪大恶极,午时问斩!”

“陛下饶命!”李寒钟等人哭喊着,却被禁军拖了下去。

朝堂之上,群臣噤若寒蝉。芈玉看着这一切,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一丝沉重。她知道,铲除了这些敌人,还会有新的敌人出现,但她不会退缩,为了大秦,也为了自己,她必须战斗到底。

八、威仪之下的坚守

风波过后,咸阳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芈玉的地位已经更加稳固。嬴政对她愈发信任,不仅赏赐了大量的财物,还允许她参与更多的军事决策。

这日,芈玉正在炼妖坊中指导工匠们改进“轰天雷”,蒙骜前来探望。“护国夫人,如今朝堂之上,再也无人敢与你作对了,你也可以松一口气了。”蒙骜笑着说道。

芈玉摇了摇头,眼神坚定:“蒙老将军,这只是暂时的。六国旧部虽被打压,但根基未除,而且朝中还有不少人对我心存芥蒂。我不能有丝毫松懈。”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之所以如此拼命,不仅是为了报答陛下的信任,更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我来自未来,深知大秦的统一来之不易,我不能让它毁在这些人的手中。”

蒙骜看着她,眼中满是敬佩:“护国夫人高义,老臣自愧不如。今后,若有任何需要,老臣定当鼎力相助。”

芈玉微微一笑:“多谢蒙老将军。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炼妖坊的屋顶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芈玉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咸阳城,心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未来还会有无数的挑战,但她无所畏惧。作为大秦的护国夫人,她必将以自己的威仪,守护着这片江山,开创一个属于大秦的盛世。

岁月流转,三载光阴弹指而过。

芈玉身着绣金蟒纹的护国夫人朝服,立于咸阳宫的观星台上,手中握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北境战报。突厥残部被彻底击溃,匈奴远遁漠北,大秦的疆域空前辽阔,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景象。

身后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嬴政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她挺拔的背影上,眼中满是赞许与温柔。“玉儿,如今大秦国泰民安,你功不可没。”他轻声说道。

芈玉转过身,屈膝行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是臣的本分,更是大秦将士与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她抬头望向远方,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只要大秦需要,芈玉便永远是守护这片江山的利剑,以威仪镇四方,以忠心护社稷。”

嬴政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两人并肩而立,望着脚下繁华的咸阳城,望着这片由他们共同守护的万里江山。晚风拂过,吹动了他们的衣袍,也吹动了大秦不朽的传奇。芈玉知道,她的使命远未结束,未来的路,她将继续以皇后之姿(注:后续剧情可衔接嬴政册封芈玉为后),威仪天下,与嬴政携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秦盛世,让这段穿越千年的传奇,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暮色渐浓,星河初升,将咸阳宫的琉璃瓦染上一层清辉。芈玉与嬴政并肩立于观星台,指尖的战报还带着墨香,那上面“漠北平定,四夷臣服”的字迹,是她三载心血最滚烫的见证。

“朕打算,明年开春便册封你为后。”嬴政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郑重,打破了夜的静谧。他转头凝视着芈玉,眼中是毫不掩饰的珍视,“大秦的江山,该有一位配得上它的皇后,而你,是唯一的人选。”

芈玉心中一震,抬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那里映着漫天星辰,也映着她的身影。三年来,她从朝堂争议中的孤女,到威震四方的护国夫人,每一步都踏在刀尖之上,此刻这份沉甸甸的承诺,让她鼻尖微酸,却只化作一句坚定的回应:“若陛下信我,芈玉愿以皇后之身,承宗庙之重,镇后宫之宁,助陛下安天下,定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