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宸殿外起骚动,新科寒士列阵来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殿外便传来一阵骚动。
先是内侍慌张的脚步声,那声音急促且杂乱,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噔噔”的声响,仿佛背后有什么急事在催促,连平日里规整的步伐都乱了套。
接着是禁军统领压低的喝止声,那声音虽刻意放轻,却依旧带着军人的硬朗与威严,“都稳住!按次序行进,不得慌乱!”,试图压制住周围的混乱。
最后是一阵整齐的衣料摩擦声——十二批寒士正按照品级排列着朝紫宸殿走来,那摩擦声连贯而有节奏,透着几分新科官员的规整。
这些寒士身着崭新的青衫,青衫是用江南产的细棉制成,那细棉质地柔软顺滑,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一看便知是上好的料子。
领口和袖口绣着淡青色的云纹,云纹线条细腻流畅,针脚细密整齐,是新科官员的制式服饰,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朝廷的规制。
他们大多面带拘谨,嘴角微微抿着,眼神里带着几分紧张与不安,双手交叠放在身前,指尖微微蜷缩。
脚步轻缓,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显然还没习惯朝堂的威严,生怕一个不慎便失了礼数。
可走到殿门处时,他们突然齐齐停下脚步。
最先停下的是第一批寒士中的领头人,他是本次科举的状元,年约二十,面容清秀,皮肤白皙,眉宇间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青涩。
此刻却突然皱起眉头,那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原本平和的神色瞬间被痛苦取代,双手无意识地抚向自己的颈项,指尖轻轻摩挲着,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像是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突如其来的痛感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紧接着,其余寒士也纷纷停下,动作与状元如出一辙。
有人倒抽冷气,那“嘶”的一声清晰可闻,显然是痛感来得又急又猛;有人低声呻吟,声音细微却满是难受,眉头紧锁着,身体微微晃动;还有人试图撕扯衣领,手指用力拽着衣料,想要看清颈项上的异样,眼神里满是急切与困惑。
2. 殿门驻足生异状,寒士齐现痛苦态
新帝眼神一凝,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瞬间闪过一丝锐利,朝着殿外喝道:“抬阶下烛来!”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帝王独有的威严,如同平地惊雷般,瞬间压下了殿外的骚动,让周围的声音都安静了几分。
殿内的朝臣们也纷纷收敛神色,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殿外,想要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连原本有些慌乱的内侍,也瞬间挺直了身子,等候新帝的进一步指令。
两名内侍迅速捧着鎏金烛台跑出殿外,他们脚步飞快,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不敢有丝毫怠慢。
烛台是黄铜打造,表面镀了一层金,那金色明亮耀眼,在光线下泛着华贵的光泽,烛台的边缘还雕刻着精致的龙纹,龙鳞清晰可见,透着皇家的气派。
烛台上插着的蜡烛是特制的龙涎烛,火焰比普通蜡烛更亮,橘红色的火苗跳动着,将周围的区域照得格外明亮,还带着淡淡的香气,那香气清雅醇厚,弥漫在空气中,稍稍缓解了紧张的氛围。
烛火的光芒照亮了寒士们的颈项,连最细微的纹路都看得一清二楚。
原本隐藏在衣领下的肌肤暴露在光线下,能清晰看到上面细小的绒毛。
朝臣们纷纷探出头去,有的身体前倾,脖子伸得老长;有的甚至踮起脚尖,双脚微微离地,视线越过前面的人,想要看清寒士颈项上的异样。
殿外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寒士们的颈项处,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
只见每一位寒士的颈项深处,都隐隐浮现出一道血色的纹路。
那纹路呈四阴卦爻之形,线条扭曲却又带着某种诡异的规律,是用鲜血混合着朱砂写成,泛着暗红色的光,在烛火的映照下,那红光仿佛活了一般,微微跳动着。
它像一道狰狞的伤疤,横亘在寒士们的颈项上,与他们清秀的面容形成鲜明对比,在烛火下格外刺眼,让人看了心头一紧。
3. 噬君符锁惊朝臣,前朝旧臣露惶恐
“是噬君符锁!”站在前列的太常寺卿突然惊呼出声,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朝服的衣角,指节微微发白。
他身为太常寺卿,平日里掌管礼仪祭祀,对各类古籍记载的奇异符号颇有研究,一眼便认出了这纹路的来历。
周围的朝臣们听到这四个字,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连新帝的眼神也沉了几分,手指轻轻敲击着腰间的玉带,陷入了沉思。
“是六百暗骑都尉自太宗朝便开始烙印的噬君符锁胎记!”太常寺卿接着说道,声音依旧带着颤抖,却多了几分肯定,他努力平复着情绪,想要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清晰地传达出来。
暗骑都尉是太宗朝的秘密组织,当年因意图谋逆被镇压,本以为早已销声匿迹,如今却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出现,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恐慌。
朝臣们相互对视着,眼神里满是担忧,纷纷低声议论起来,整个大殿瞬间变得嘈杂。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拄着拐杖,踉跄着走到殿门处,他的动作缓慢而僵硬,每走一步都需要拐杖的支撑,显然身体已不如往日硬朗。
这老臣是前朝留下来的御史大夫,今年已年过七旬,视力早已不如从前,眼角布满了皱纹,眼神也有些浑浊。
他眯着眼睛,努力聚焦视线,凑到最近的一位寒士面前,鼻子几乎要碰到对方的颈项,仔细打量着那些卦爻,手指还时不时在空中比划着,想要确认自己的判断。
看清卦爻的瞬间,老臣倒吸一口凉气,那口气吸得又深又急,胸口剧烈起伏着。
拐杖“咚”地一声戳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在安静的殿外显得格外清晰,他声音颤抖地说:“太……太宗朝的暗骑都尉……当年先帝不是说他们已经被尽数剿灭了吗?”
他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极大的震惊,眼神里满是困惑与恐惧,“怎么……怎么还存在,而且还在操控着新科官员……”
这话一出,殿外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说不出话来。
4. 朝臣议论生恐慌,新帝探查显克制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朝臣们瞬间炸开了锅,原本压抑的氛围被彻底打破。
“暗骑都尉?那些人不是早就死绝了吗?”一位年轻的翰林学士忍不住说道,他脸上满是疑惑,显然对这段历史了解不深,却也知道暗骑都尉的凶名。
“难怪这次科举总觉得不对劲,原来竟是他们在背后搞鬼!”户部尚书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愤怒,他之前便对科举的一些细节有所疑虑,如今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些寒士都是未来的官员,被操控了可怎么办?”吏部侍郎忧心忡忡地说道,眼神里满是担忧,他负责官员选拔,深知这些寒士对朝堂的重要性。
议论声此起彼伏,声音越来越大,整个殿外都被嘈杂的声音笼罩。
有人脸上满是恐惧,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仿佛暗骑都尉就在眼前;有人则愤怒地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朝寒士们投去复杂的目光——既同情他们的遭遇,觉得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又忌惮他们身上的符锁,担心会被牵连。
还有人低头沉思,试图理清这其中的脉络,想要找到应对之策,却一时毫无头绪。
新帝缓步走下丹陛,玄色龙袍的下摆扫过金砖,留下一道短暂的阴影,那龙袍上绣着的金龙在光线下若隐若现,透着帝王的威严。
他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没有丝毫慌乱,仿佛眼前的危机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来到寒士们面前,目光扫过他们颈项上的胎记,眼中满是怒火,那怒火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却又带着一丝克制——他知道,这些寒士大多是无辜的,他们只是暗骑都尉的棋子,不能将怒火发泄在他们身上。
新帝伸出手,轻轻拂过一位年轻寒士的颈项,他的动作轻柔,没有丝毫压迫感,却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
那寒士浑身一颤,身体瞬间变得僵硬,却不敢躲闪,只能僵硬地站在原地,眼神里满是惶恐,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触怒新帝。
新帝的指尖触碰到那道胎记,只觉得一片冰凉,像是摸到了一块寒冰,没有丝毫温度,而胎记着诡异的生命力。
5. 新帝安抚定人心,锦缎异动引新疑
“朕知道,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无辜的。”新帝的声音平缓却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稍稍缓解了寒士们的恐惧。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寒士,眼神里带着一丝怜悯,“是被暗骑都尉强行烙印了这噬君符锁,身不由己。”
寒士们听到这话,纷纷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感激,原本紧绷的身体也稍稍放松了一些,觉得自己终于得到了理解。
周围的朝臣们也纷纷点头,认为新帝说得有理,对寒士们的态度也柔和了几分。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殿内的朝臣,语气变得更加坚定,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但朕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更不会让大启的朝堂沦为他们操控的傀儡!”
这句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新帝的魄力,原本慌乱的情绪也稳定了不少。
“从今日起,这些寒士暂且安置在驿馆,由禁军看守,待查明真相,定会还他们一个公道。”新帝接着说道,给出了具体的安排,条理清晰,考虑周全。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在场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原本嘈杂的议论声瞬间消失。
寒士们眼中的惶恐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希望,他们看着新帝,眼神里满是期待,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朝臣们也纷纷点头,觉得新帝的安排妥当,既控制了局面,又体现了仁政,纷纷躬身行礼,表示赞同。
殿外的氛围稍稍缓和,紧张感有所减轻,仿佛一场暴风雨暂时停歇。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将策论房檐上垂悬的锦缎吹得轻轻晃动,那风不大,却带着一丝凉意,让在场的人都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
那三十匹试毕锦缎是用江南最好的丝绸制成,质地轻薄柔软,色泽鲜亮,原本是用来张贴新科官员名录的,承载着新科官员的荣耀与期望。
丝绸的颜色是淡紫色,那紫色淡雅高贵,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上面还绣着缠枝莲纹,莲花的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纹路间还点缀着细小的金线,更显精致。
6. 锦缎现血篆异状,小吏惊呼引关注
可此刻,锦缎却在阳光下泛着异样的光泽——淡紫色的丝绸上,隐隐透出暗红色的纹路,那纹路像是血迹渗透了布料,颜色深浅不一,分布得毫无规律,却又透着某种诡异的美感。
那光泽与之前的柔和截然不同,带着一丝阴森与诡异,让人看了心头发毛。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变得凝重起来,原本缓和的氛围再次变得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诡异的锦缎吸引。
连新帝也停下了脚步,目光紧锁着锦缎,眼神里满是疑惑与警惕。
一位负责整理锦缎的小吏突然惊呼一声,那声音尖锐而急促,充满了惊慌,在安静的殿外显得格外突兀。
他是吏部的杂役,负责看管策论房的物品,平日里兢兢业业,从未出过差错,此刻正站在梯子上,身体微微晃动,显然被眼前的景象吓得不轻。
他原本想要将被风吹乱的锦缎重新整理好,让其恢复整齐的模样,却没想到看到了这样诡异的一幕。
他的手还停在半空中,指尖距离锦缎只有几寸的距离,却再也不敢往前伸。
“大……大人!你们快看这锦缎!”小吏的声音带着惊慌,还夹杂着几分颤抖,他努力想要平复情绪,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
他手指着锦缎上的纹路,手臂因为害怕而微微颤抖,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眼神里满是恐惧,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他的目光在朝臣们和锦缎之间来回切换,希望有人能给出解释,缓解他的恐惧。
周围的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朝臣们纷纷转头望去,动作整齐划一,眼神里满是急切与好奇,想要看清锦缎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新帝也顺着小吏的手指看向锦缎,他的脚步微微前移了几步,离锦缎更近了一些,以便能看得更清楚。
只见那些锦缎上竟刺满了暗红色的文字,那些文字扭曲怪异,笔画虬结,像是用血写成的,每一个字都泛着黑色的光——文字的笔画间缠绕着细小的黑气,那黑气如同游丝般,像是有生命般蠕动着,在阳光下若隐若现,透着阴森诡异的气息。
7. 学士识得魔佛篆,新帝下令取锦缎
“是魔佛血篆!”翰林学士中有人认出了这种文字,他的声音带着惊讶,还夹杂着几分恐惧,身体微微向后缩了缩,显然对这种文字有所了解,且深知其可怕之处。
他是负责整理古籍的,平日里接触过大量的珍稀典籍,曾在一本名为《邪术考》的孤本中见过记载,对这种诡异的文字印象深刻。
他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纷纷转头看向他,眼神里满是疑惑,显然从未听过这个名字,想要知道这魔佛血篆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