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要塞的战略重心,彻底转向了对内部潜力的深度挖掘。逻辑之门被列为“高危观测目标”,而“根系记忆”的解析,则成为了关乎文明未来的核心工程。魏风端坐于荆棘王庭,如同一位沟通古今的祭司,试图从那古老的生命脉络中,解读出生存的密码。
直接接触“根系记忆”的风险太高,无论是信息过载还是情感冲击,都非人力所能长久承受。苏婉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共鸣仪式”。
“我们不需要,也不能直接‘阅读’那些记忆。”她在王庭中对魏风解释道,周围幽蓝的能量脉络将她的脸庞映照得格外认真,“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缓冲层。由你,作为与要塞本源连接最深的个体,在王庭中进入深度冥想状态,主动‘吸引’那些与你自身频率相近的记忆碎片。而我们,则通过一套精密的能量传感网络,间接‘捕捉’和‘记录’你与这些碎片共鸣时产生的次级波动。”
这相当于将魏风作为一个活的“翻译器”或“信号过滤器”。他承受第一波的、经过王庭弱化的信息冲击,而研究团队则分析他产生的生理、能量及神经反应,来反推原始记忆的内容。
这无疑再次将魏风置于风险之中,但也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第一次正式的“共鸣仪式”在王庭中央举行。魏风端坐于荆棘座榻,苏婉带领的团队在周围架设了数十台精密的监测设备,所有设备都与王庭的能量脉络有最低限度的安全连接。陈海则带着工程小组在外围待命,随时准备应对能量失控等物理风险。
“开始。”魏风闭上双眼,意识沉入与要塞根基的连接之海。他不再像之前那样主动去“抓取”记忆,而是放空思绪,让自己的存在状态,去呼应那些在根系中流淌的古老信息流。
起初是一片混沌的噪音。随后,一些微弱的涟漪开始触及他的意识。他遵循苏婉的指导,不抗拒,不深究,只是像一个共鸣腔,让这些波动穿过自己。
监测屏幕上,魏风的脑波、生命体征以及王庭能量场的读数开始出现有规律的起伏。
“检测到高频率能量脉冲,伴随有类似……光合作用效率提升的生化反应模型在副交感神经中枢被激活!”一名生物学家难以置信地报告。
“记录到一段极其复杂的分子结构信息流,疑似某种生物性超导纤维的合成路径……天哪,这效率远超我们现有的纳米材料技术!”一名材料学家惊呼。
苏婉紧盯着屏幕,快速下达指令:“所有人,专注记录数据!不要尝试即时解析!魏风,状态如何?”
魏风没有睁眼,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一丝空灵的回响:“感觉……像晒了一场来自不同恒星的阳光……温暖,但波长很陌生……还有一些……关于如何编织能量的‘触感’……”
共鸣持续了约十五分钟。当魏风主动切断连接时,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精神有些疲惫,但眼神明亮。这一次,他没有承受毁灭性的情感冲击,更像是在引导一股庞大但相对温和的信息流过自己的身体。
“成功了!”苏婉看着海量且结构清晰的数据被存入隔离服务器,难掩激动,“我们获得了一批关于高等生物能量转换与物质合成的宝贵资料!虽然只是碎片,但足以让我们的能源和材料科技前进一大步!”
这次成功的仪式,证明了“共鸣”路径的可行性。它为他们打开了一座失落文明的科技宝库,尽管每一次开启都需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