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长叹一声:“伯珪兄……心气已失。易京楼,非是堡垒,实乃囚笼也。袁本初大军围困,外无援军,内无战心,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袁绍大军很快包围了易京楼。但易京楼防御体系极其变态,强攻损失太大,袁绍便采取了围而不攻、长期围困的策略,同时不断派兵扫平幽州其余不肯降服的城市。公孙瓒成了瓮中之鳖。
这段时间,驻守高唐的刘备军,处境也变得微妙起来。袁绍前线节节胜利,对刘备这支“客军”的戒心似乎小了一些,拨付的粮草也稍微顺畅了点,但监视并未放松。袁绍的长子袁谭,依旧时不时来找茬,试探刘备的动向。
刘备则继续隐忍,对外示弱,对内加紧整训,同时通过糜竺、孙乾等人,暗中与徐州旧部、乃至曹操势力范围内的某些人物(如此时在曹操处的陈宫)保持极其隐秘的联系,寻找脱身的机会。他知道,公孙瓒的覆灭就在眼前,一旦河北彻底平定,袁绍下一个要收拾的,很可能就是自己这个“不安定因素”了。
这一日,刘备正与关羽、赵云在营中议事,突然有亲兵来报,称营外有一形迹可疑的商人求见,自称有故人书信呈上。
刘备心中一动,命人将来人带入。那商人进来后,左右看看,确认无人,才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低声道:“刘使君,此乃我家主人,托小人务必亲手交予使君。”
刘备接过信,拆开一看,脸色微变。信上的笔迹他认识,是如今被困在易京楼中的公孙瓒,麾下一名与他有旧的偏将所写。信中内容言简意赅:易京粮草将尽,军心涣散,破城在即。公孙瓒败亡已定,劝刘备早做打算,勿要与袁绍硬抗,宜寻机南归,再图大业。信末,还隐约透露,徐州吕布,似有可乘之机……
看完信,刘备沉默良久,将信递给关羽、赵云传阅。
“公孙瓒……时日无多了。”刘备缓缓道,“河北,即将尽归袁绍。我等……也必须尽快离开了。”
关羽、赵云看完信,神色凝重。信中所言,与他们判断一致。南归之路,凶险万分,但留在河北,更是死路一条。
“大哥,如何行事?”关羽问道。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等!等一个机会!一个袁绍无暇他顾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不久之后,从北方传来惊天动地的消息:袁绍军挖地道攻入易京楼中心,公孙琼拒不投降,举火自焚,死于楼中!称雄一时的白马将军,最终以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公孙瓒的死,标志着袁绍基本统一了河北,也意味着,刘备集团在河北的流亡生涯,进入了最危险的倒计时。他们必须尽快行动,否则必将成为袁绍巩固权力过程中,被清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