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追随刘备,离开分崩离析的讨董联军,来到了青州平原县。这里虽是小地方,但在刘备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也算是一处乱世中的安宁之所。赵云被刘备拜为别部司马,协助关羽、张飞整训兵马,蔡琰等人也得以安顿下来,试图重操旧业。日子虽然清苦,但众人同心,倒也充满希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备集团在平原的平静生活,很快就被来自南方徐州的一封十万火急的求援信打破了。
这天,刘备正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商议军务,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疾驰入县衙,送来了一封来自徐州牧陶谦的紧急书信。
刘备展信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信中的内容,可谓字字血泪:
玄德公台鉴:
谦老迈无能,治州无方,致有今日之祸。曹孟德为报父仇(注:曹操父亲曹嵩在徐州被害),尽起大军,来攻徐州,所过之处,屠城戮民,鸡犬不留!徐州危在旦夕,百姓惨遭涂炭!谦死不足惜,然徐州百万生灵何辜?
久闻公仁义布于四海,恳请公念在苍生份上,速发援兵,救徐州百姓于水火!谦……愿以徐州相托,唯公能保此一方平安!
临书涕零,不知所言。 陶谦顿首再拜。
原来,曹操因其父曹嵩在徐州境内被陶谦部将(实为流寇)杀害,悲愤交加,尽起大军,攻打徐州报仇。曹操用兵狠辣,为震慑对手,竟下令屠城,徐州北部几座城池已被血洗,军民死伤无数,惨不忍睹。陶谦年老体弱,兵力不足,抵挡不住,眼看徐州不保,无奈之下,只得向以仁德着称的刘备求救,甚至提出了“以州相托”的承诺!
“岂有此理!曹孟德安敢如此!” 张飞看完信,气得哇哇大叫,须发皆张,“为报私仇,竟滥杀无辜!俺老张定不与他干休!”
关羽丹凤眼圆睁,杀气凛然:“屠戮百姓,人神共愤!大哥,此等暴行,我等岂能坐视?”
赵云也是剑眉紧锁,心中愤慨。他虽敬佩曹操的才能,但对其屠城暴行深感不齿。乱世之中,百姓何辜?
刘备将信缓缓放下,眼中含泪,长叹一声:“陶恭祖(陶谦字)仁厚长者,徐州百姓何罪,遭此大劫!曹孟德……唉,父仇不共戴天,然迁怒百姓,实非仁者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