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今日穿着一身紫色宦官常服,面无表情,眼神扫过台下众人,尤其在赵云和蔡琰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招标开始,少府监的官员宣读了那份被刻意提高了标准的招标要求,果然极其苛刻,尤其是耐久度和防蠹要求,几乎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价格却压得极低。
其他纸坊的代表听了,大多面露难色,窃窃私语。唯有蔡琰,神色平静,似乎早有准备。
接着,是样品呈送和查验环节。各家将准备好的纸张样品呈上,由少府监的工匠进行现场检验。
检验到“云琰纸”时,那工匠按照蔡琰文书中建议的标准化方法进行测试——拉力、耐折度、吸墨速度、白度对比……每一项,“云琰纸”都远超标准,表现完美!甚至连张让特意拔高的耐久防蠹要求,蔡琰也通过特殊的药液处理和纸张结构优化,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
负责检验的工匠虽然得了张让的暗示要挑剔,但在众目睽睽和明确的标准面前,也无法睁眼说瞎话,只能如实记录“优等”。
张让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接下来是价格评议。各家递交报价单。果然,有几家纸坊报出了低得离谱的价格,明显是受到了张让的指使。轮到“云琰纸坊”时,蔡琰递交的报价单,价格虽然比其他家高出一截,但附有详细的成本构成分析,每一文钱都清清楚楚,显得合情合理。
“蔡令史,”张让终于开口了,声音尖细冰冷,“贵坊的报价,远超他家,是何道理啊?莫非是觉得宫廷的钱好赚?”
这话充满刁难意味,大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蔡琰。
蔡琰不慌不忙,起身行礼,声音清越:“回张常侍。云琰纸坊报价,皆基于物料、人工、工艺损耗等实际成本,并留有微利,以维工坊运转、工匠生计。纸张之道,在于品质。若为中标而恶意压价,以致偷工减料,造出劣纸,用于宫廷典籍文书,恐有损国体,辜负圣恩。下官以为,价格公允,品质上乘,方是长久之道。”
她这番话,不卑不亢,既解释了报价高的原因,又暗讽了那些恶意压价的行为,还抬出了“国体”和“圣恩”,让张让一时语塞。
旁边尚书台的一位官员也点头附和:“蔡令史所言有理。宫廷用纸,关乎重要,品质确应放在首位。”
张让狠狠瞪了那官员一眼,却不好发作。他眼看在标准和价格上难以直接否定“云琰纸坊”,便使出了最后一招——拖延和模糊处理。
“各家纸张,各有优劣。此事关系重大,需我等细细评议,方能定夺。今日暂且如此,结果容后再议!”张让一锤定音,宣布散场。
招标会虎头蛇尾地结束了。没有当场公布结果,显然,张让还要在幕后运作。
虽然未能一举中标,但赵云和蔡琰成功地顶住了张让的第一轮明枪暗箭,利用官身和规则,进行了一场漂亮的防御战。他们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