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帝国军被赤卫队的地道和游击队的袭扰搞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不得不将部队分散驻守和清剿时,整合运动第一旅,这支由云凌、塔露拉、爱国者直接指挥的核心机动力量,便露出了它最锋利的獠牙。
真正的核心在于云凌的指挥。 他的战术目镜提供了关键优势:热成像在茫茫雪原上清晰地标示出敌军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微光增强与望远功能让他能洞察战场细节,判断敌军阵型的强弱节点;环境结构分析则帮助他选择了最理想的伏击地点和撤退路线。
依靠这套超越时代的观测设备,结合自身对军事历史的理解和日渐成熟的战场嗅觉,做出了精准的判断。
在云凌的指挥下,第一旅如同一支无形的利箭,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射向帝国军最致命的要害。
他们利用内线机动的优势,一次次上演着“以多打少”的经典战役。当一个团的帝国军因为追剿游击队而脱离主力过远时,第一旅便会如同鬼魅般出现。
云凌通过目镜锁定敌军指挥节点和重武器位置,优先予以狙杀或引导塔露拉进行突击。爱国者的盾卫如同移动城墙,正面碾压,霜星的冰雪源石技艺则有效分割和迟滞敌军。
碎骨峡的惨剧并非孤例。在“黑水河拐点”,云凌通过目镜提前发现了帝国军试图渡河的企图,第一旅得以半渡而击,将那个步兵营大部分葬身冰冷的河底。在“老林空”,他利用林地的复杂环境设下埋伏,全歼了一个骄傲的帝国骑兵大队。
第一旅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一次出击都建立在云凌通过战术目镜获得的战场信息优势之上。他们专挑孤立、疲惫、冒进之敌,以绝对的优势兵力瞬间将其击垮,然后毫不恋战,迅速撤离,再次隐没于雪原之中。
…………
在这三板斧的交替挥砍下,乌萨斯第四集团军,这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空有强大的武力,却无处施展。敌人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
占领的村庄无法提供补给,反而成了流血的伤口;漫长的补给线如同裸露的咽喉,随时可能被切断;分散的部队则成了整合运动主力嘴边肥美的肉。
开战不到三周,非战斗减员(冻伤、疾病)加上战斗损失,让帝国军累计减员超过了三个整团的兵力!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损失,更是士气的崩溃和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
奥尔洛夫斯基将军在他那奢华的指挥车里暴跳如雷,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群叛乱分子,而是一个拥有顽强生命力、高效组织度和卓越战场指挥的全新对手。雪原的獠牙,已经深深嵌入了他庞大军队的躯体,并且还在不断撕开新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