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她讲解其内部物质循环如何精妙平衡时,一只荧光小虫不知怎么溜出了密闭舱,直接落在了正在旁边全神贯注计算轨道参数的克里斯滕的鼻尖上。
克里斯滕吓得尖叫一声,下意识一个源石技艺冲击(纯粹是防御本能),不仅把虫子震成了基本粒子,还把旁边桌子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演算草稿纸吹得满屋飞舞,如同下了一场暴风雪。
塞雷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来,看到漫天飞舞的草稿和惊魂未定的克里斯滕,以及一脸无辜的缪尔赛斯,只能无奈地开始收拾残局。
“导师”看着眼前这片狼藉,面具下的嘴角抽搐了一下,默默地在研究所管理条例里加上了“未经许可,不得在非指定区域引入或释放任何生物样本,尤其是会飞的”这一条。
…………
场景三:学术争论与“物理说服”
克里斯滕和缪尔赛斯虽然目标一致,但思维方式迥异,时常爆发激烈的学术争论。一次,关于生命维持系统中是应该优先保证物理上的绝对密闭可靠,还是应该引入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生物膜结构来增强系统韧性,两人从会议室吵到走廊,又从走廊吵到餐厅。
克里斯滕坚持物理结构的确定性,缪尔赛斯则鼓吹生物系统的潜力和容错性。争论到白热化时,克里斯滕气得拿起一个餐盘(空的),试图用刚学的力学原理解释某种结构的脆弱性,结果手一滑,餐盘飞出去,眼看就要砸到旁边的精密仪器架。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闪过,塞雷娅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单手稳稳接住餐盘,动作干净利落。
她面无表情地看着吵得脸红的两人,将餐盘放回原位,然后冷冷地说:
“如果你们无法用语言说服对方,我可以安排一个训练场,用更直接的方式让你们‘交流’。”
两人瞬间噤声。躲在暗处观察(兼防止她们真拆了研究所)的“导师”,无奈地揉了揉眉心。他意识到,光有理论和资金还不够,如何让这群天才(和怪才)和谐共事,恐怕是比攻克技术难题更大的挑战。
他是不是该考虑从系统里兑换点《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或者《项目管理入门》之类的书给她们看看?
尽管日常充满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混乱,但莱茵生命的根基,正是在这鸡飞狗跳却又充满活力的氛围中,一点点变得坚实。
而“导师”那沉稳的身影和看似取之不尽的资源,始终是这片尚显稚嫩的土壤下,最深厚的滋养。只是他偶尔会想,等未来莱茵生命真正壮大,手下奇人异士更多的时候,这日子……会不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