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师”那仿佛无穷无尽的资金和超越时代的理念灌溉下,原本只是克里斯滕个人执念的“星空梦想”,以惊人的速度抽枝发芽。
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名为“莱茵生命”的雏形,便在特里蒙城一个不起眼但内部设施已堪称顶尖的研发中心内悄然成立。
它尚未公开宣称其宏大的终极目标,对外仅以“前沿能源与推进技术研究所”的名义进行有限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展示,但其内部汇聚的资源和进行的研究,已远超同期任何一家哥伦比亚的初创研究机构。
克里斯滕名义上是核心研究员,实际上已是整个项目的灵魂。塞雷娅顺理成章地负责起安全与内部管理,她的严谨与强大实力成为了研究所初期最坚实的盾牌。
而缪尔赛斯,在经过“导师”和塞雷娅更为深入的背景调查(结果依旧有些扑朔迷离,但排除了直接恶意)后,也以“特邀生物顾问”的身份加入,开始着手规划她那雄心勃勃的“微型生态圈”先导实验。
然而,随着人员(虽然核心只有寥寥数人)和项目的增多,研究所的日常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甚至时常让运筹帷幄的“导师”都感到一阵头疼。
…………
场景一:材料学的“惊喜”
克里斯滕为了测试一种新型耐高温合金的极限性能,在未经充分安全评估的情况下,擅自将一小块样本连接到了高功率源石能量聚焦器上,想看看它到底能承受多久。
结果,样本没瞬间气化,反而因为能量场畸变引发了小范围的能量共振,导致隔壁缪尔赛斯正在调试的、用于模拟植物生长的精密光照培养箱全部程序错乱,里面正在进行的拟态苔藓生长实验数据瞬间报废,几株娇贵的样本直接进入了“狂乱生长”模式,差点把培养箱的观察窗给撑破。
缪尔赛斯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小宝贝们”张牙舞爪,气得差点用培养液给克里斯滕的推进器模型洗澡。塞雷娅黑着脸动用了些微源石技艺才强行稳定了能量场,然后给克里斯滕上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安全规范课。
“导师”不得不紧急从系统商店兑换了一批更稳定、更昂贵的实验材料,并强制要求所有高能实验必须提前三天提交详细方案,由他和塞雷娅共同审批。
…………
场景二:生态圈的“入侵者”
缪尔赛斯的微型生态圈初步模型搭建成功后,她得意洋洋地邀请克里斯滕和“导师”参观。只见一个玻璃舱体内,几种植物长势良好,一个小型水循环系统运作正常,甚至还有几只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散发着柔和荧光的小虫子在里面飞舞,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