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师”那仿佛取之不尽的资金支持下(来源被巧妙地解释为“分散的、匿名的、对未来科技感兴趣的沉默资本”),克里斯滕·莱特的研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实验室不再仅仅依靠父母遗留的设备和塞雷娅有限的津贴维持,大量精密的测量仪器、高纯度的实验材料、甚至是哥伦比亚军方都严格管控的某些特种合金,开始通过隐秘渠道流入这栋位于城郊的建筑。
塞雷娅起初对此极为警惕,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每一件新设备的到来,她都要求“导师”提供尽可能清晰的来源说明,并亲自核查安全性。
但“导师”提供的资金链条异常干净,设备也确实是顶尖的科研用品,而非伪装起来的武器或监控装置。
久而久之,在确认这些资源确实极大地推动了克里斯滕的研究,且并未带来直接威胁后,塞雷娅的警惕虽未放松,但也不得不默认了这种“资本燃料”的注入。
有了充足的资源,克里斯滕那被“导师”引导至更广阔天地的思维,如同被施了肥的幼苗,开始迅猛生长。她不再局限于粗糙的模型和理论推演,而是能够进行小规模的、高度受控的原理性实验,验证那些关于推进、材料、能源转换的崭新构想。
一些原本需要数年甚至更久才能突破的技术节点,在近乎无限的试错成本支持下,被快速攻克或至少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莱茵生命未来那庞大科技帝国的基石,正在这里以远超原定历史的速度,被悄然奠定。
也正是在一次由“导师”资金赞助的、哥伦比亚年轻科研人才的小型交流论坛上(“导师”并未露面,但安排克里斯滕以匿名方式提交并宣讲了一篇关于“非源石依赖型高能推进理论框架”的论文,引起了小范围轰动),克里斯滕结识了一个让她印象极其深刻的人。
那是一个看起来和她年纪相仿,有着柔顺绿色长发和灵动眼眸的少女。她不像其他与会者那样专注于具体的公式或技术细节,反而对克里斯滕论文中提到的“系统性生态维持”与“封闭环境生命循环”的潜在关联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
论坛休息间隙,绿发少女主动找到了独自在角落整理笔记的克里斯滕。
“你的论文很有意思,”
少女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好奇与探究,
“跳出了源石技艺的范式,去思考一个完全自洽的、基于物理规律的系统。尤其是你在附录里提到的,关于长期太空旅行中,维持乘员生命所需的微型生态圈构想……这和我正在研究的一些东西,有奇妙的共鸣点。”
克里斯滕有些惊讶地抬起头。她的这篇论文,因为涉及太多“离经叛道”的概念,在论坛上毁誉参半,主动来搭话的人不多,更别说能精准抓住生态维持这个看似边缘实则核心难题的人。
“你是?”
克里斯滕问道,带着一丝科研工作者遇到潜在同行时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