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一指向各个村庄,
“立刻在各村,尤其是处于边缘和交通要道的村庄,动员所有力量,依托房屋、地形,构建一套科学、隐蔽、互通的地道网络!这不是简单的躲藏洞,而是能藏、能打、能转移的地下堡垒!让各村的民兵,在那三百名老兵的带领和指挥下,熟悉并掌握利用地道进行防御、伏击、冷枪冷炮袭扰敌人的战术。”
“敌人进村,迎接他们的不是空旷的街道,而是无处不在的子弹和陷阱!我们要让每一个村庄,都变成吞噬敌人的泥潭!”
“第二,主力构成与运动歼敌。”
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落在霍比列夫村的位置,语气斩钉截铁,
“我们真正用于机动作战、决定战役胜负的主力,不是那三百被召回的老兵,而是爱国者先生您在霍比列夫亲手训练出来的这三百五十名新兵!以及您指挥的游击队 !”
此话一出,举座皆惊!连塔露拉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用训练时间最短、几乎全是新兵的部队作为主力之一?
云凌迎着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继续阐述,他的逻辑清晰得可怕:
“为什么是他们?因为他们训练最系统、装备最统一(相对而言)、集结最快速!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被分散到各村,本身就保持着完整的建制和指挥体系!他们,才是我们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可以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的‘拳头’!”
“而这只‘拳头’怎么用?”
云凌的手指在地图上灵活移动,勾勒出虚拟的战场,
“不是去硬碰硬!是运动!是利用各村民兵通过地道战、游击战不断袭扰、迟滞、分散敌人兵力后,抓住战机,在塔露拉、霜星、爱国者先生您,以及我本人等主要干部的亲自带领下,以这三百五十名新兵还有爱国者先生的游击队为主力,形成局部优势兵力,快速机动,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歼灭某一股因为分散而孤立的敌人!或者,包围敌人一部,吸引其他敌人来援,然后在运动中打击他们的援军!这就是‘围点打援’!”
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
“各村的民兵和地道,是坚韧的‘盾’,负责消耗、疲惫、分散敌人。霍比列夫的机动作战部队,是锋利的‘矛’,在我们核心干部的强化下,负责致命一击!敌人想找我们主力决战?我们偏不!”
“我们要让他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然后被我们的‘矛’伺机刺穿喉咙!”
整个木屋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云凌这番大胆、甚至堪称离经叛道的战略构想震撼了。这完全颠覆了他们过去对战争的理解——不以集中兵力为正道,反而主动分散;不以老兵为主力,反而倚重新兵;不追求正面击溃,而是追求在流动和袭扰中积小胜为大胜。
爱国者博卓卡斯替,那始终如同磐石般的身影,第一次微微前倾。他那双看透无数战争与背叛的猩红眼眸,死死盯着地图,又缓缓移向云凌,里面翻涌着极其复杂的光芒——有惊愕,有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仿佛看到某种全新可能性的、难以言喻的震动。
他低沉的、如同岩石摩擦般的声音缓缓响起:
“你……将民众……村庄……都化为了武器。这……已非寻常战法。”
塔露拉眼中光芒闪烁,她迅速理解了云凌计划的精髓——这不仅仅是军事战术,更是将整合运动的理念与战争形式深度融合!她缓缓点头,沉声道:
“云凌说得对。我们的力量源于人民,战争的形式也必须回归人民。集中兵力固守一隅,是自断根基。”
阿丽娜看着云凌,眼中充满了欣慰与骄傲。她明白,这个方案或许冒险,但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每一个村庄,真正践行了“为人民而战”的誓言。
格里戈里等之前主张决战的人,也陷入了沉思。
他们不得不承认,云凌的计划虽然听起来冒险,却更符合整合运动的现状和理念,也更具有韧性。
“看来,意见已经统一了。”
塔露拉站起身,目光坚定,
“就按照云凌的计划执行!立刻将命令传达至所有村庄:紧急构建地道防御体系,民兵做好本土游击准备!霍比列夫机动作战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是!”
响亮的回应声,冲散了之前的疑虑与凝重。一个依托人民战争思想、结合泰拉雪原实际、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作战计划,在这风雪之夜,正式确立。
整合运动,将以一种敌人从未见过、也无法理解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