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931章 闺智之一《集哲》15 赵括母&柴克宏母

第931章 闺智之一《集哲》15 赵括母&柴克宏母(2 / 2)

- 重行轻言识本质:赵括“易言兵”却贪财傲下,柴克宏“不言兵”却好施沉稳,母亲们透过言论看行为,识破本质;

- 权责绑定显底气:赵母提前求免罪,是看清儿子无能;柴母愿全家受罚,是坚信儿子有才,都体现了“识人后的理性担当”。

二、核心启示:识人辨才看行动,格局品行定成败

这种“重行轻言、以事识人”的思路,对现代选人用人、自我认知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选人用人/职场管理:选拔人才时,别被“夸夸其谈”迷惑,也别因“沉默寡言”否定。像两位母亲那样,看实际行动(如是否体恤同事、是否贪占利益、是否踏实做事),比听口头承诺更靠谱;

- 自我成长/言行校准:别总说“我能行”,要靠行动证明“我真行”。赵括的教训告诉我们,空谈理论、忽视实践,终会栽跟头;柴克宏的例子则说明,低调沉淀、真才实学,终会发光;

- 家庭教育/榜样传承: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标杆。赵奢、柴再用的将帅品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儿子,也给了母亲识子的参照,好的家风传承,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事准则;

- 决策判断/风险规避:做重要决策前,要像赵母那样“逆向预判风险”,也像柴母那样“正向坚信潜力”,基于实际情况理性判断,而非凭情绪或传言下结论。

简单说就是:“嘴上说得再漂亮,不如实际做得像样。识人看行动,格局定结局,靠谱的品行和能力,才是成事的根本。”

“原文”赵括母柴克宏母

秦、赵相距长平,赵王信秦反间,欲以赵奢之子括为将而代廉颇。括平日每易言兵,奢不以为然。及是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坐。”王许诺。括既将,悉变廉颇约束,兵败身死。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括母不独知人,其论将处亦高。

后唐龙武都虞侯柴克宏,再用之子也,沈嘿好施,不事家产,虽典宿卫,日与宾客博奕饮酒,未尝言兵,时人以为非将帅才。及吴越围常州,克宏请效死行阵,其母亦表称克宏“有父风,可为将,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用为左武卫将军,使救常州,大破敌兵。

括唯不知兵,故易言兵;克宏未尝言兵,政深于兵。赵母知败,柴母知胜,皆以其父决之,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