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母&柴克宏母:古代“识人天花板”慈母!一阻一荐,精准拿捏成败
赵括母:战国“清醒避坑妈”,力阻儿子当将军
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打算让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当大将军。
赵括平时总爱夸夸其谈,把打仗说得特别容易,他老爸赵奢却一直不认可他的本事。等到赵括即将出征,他母亲赶紧上书赵王:“赵括可不能当将军啊!”赵王问原因,她回答:“当初我侍奉他父亲的时候,他父亲身为将军,亲自端饭喂饭的士兵有几十人,结交的朋友有上百人;大王和皇族赏赐的东西,他全部分给手下将士,一旦接受任命,就再也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将军,就面朝东坐着接受百官朝拜,军吏们都不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的金银绸缎,他全拿回家里藏起来,还天天打听哪里有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盘算着买下来。父子俩的志向完全不一样,希望大王别派他去!”
赵王说:“老夫人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只好说:“大王要是非要派他去,万一他没干好,我能不能不受牵连?”赵王答应了。赵括当上将军后,把廉颇原来的作战规矩全改了,最后兵败战死。赵王因为赵括母之前说过的话,最终没有惩罚她。
冯梦龙点评:赵括母不光会识人,她评判将军的标准也特别高明。
柴克宏母:后唐“慧眼识才妈”,力荐儿子上战场
后唐的龙武都虞侯柴克宏,是柴再用的儿子。他性格沉稳寡言,喜欢施舍别人,不打理家产。虽然掌管着宫中宿卫,却天天和宾客们下棋喝酒,从来没聊过打仗的事,当时人们都觉得他没当将帅的本事。
后来吴越国围攻常州,柴克宏主动请求上前线杀敌。他母亲也上书朝廷,称赞柴克宏“有他父亲的风范,能当将军,如果他不能胜任,我愿意全家一起受罚”。元宗于是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派他去救援常州。柴克宏果然不负众望,把敌军打得大败。
冯梦龙点评:赵括只因为不懂打仗,才敢随便谈论打仗;柴克宏从来不说打仗,恰恰是因为他对打仗深有研究。赵母能预知儿子战败,柴母能预知儿子取胜,都是通过他们的父亲来判断的,真是太神奇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识人看“行”不看“言”,以父观子辨才德
两位母亲能精准预判儿子的成败,核心逻辑是“跳出表面言论,聚焦实际品行与行事风格,以父亲的标杆对比儿子的差距”:
- 以父为镜定标准:用丈夫(赵奢、柴再用)的将帅风范(体恤下属、不贪财物、深藏不露)作为参照,衡量儿子的格局与能力;